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滚动新闻

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2009-04-16 15:55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也开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创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在经过长达30年的风雨历程以后,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笔者认为这与中国经济学家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有重要关系。

改革开放推进了人的发展和富裕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各项伟大成果,是在由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取得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30年的改革开放中起到了其他学说无法替代的重要指导作用。这种作用的一个首要成果,就是通过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了人的发展和富裕。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基石,是由马克思最主要著作《资本论》奠定的。现在很多没有读过《资本论》的人,往往凭借对前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印象,以为《资本论》是一种有关计划经济的理论,这是不对的。《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市场经济,它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事实上,《资本论》和瓦尔拉斯一般均衡论、帕雷托最优福利论等新古典理论一样,都是以19世纪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只不过新古典理论将这种市场经济描述成人人平等、自由竞争、没有矛盾冲突、一切和谐的经济。《资本论》则客观地指出,这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阶级划分和绝大多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所有和控制相分离基础之上的,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单方控制政府、大多数劳动者被压迫、被剥削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环境之中的。它是一种使少数人暴富,多数人贫穷的经济。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必须通过制度变革改变多数劳动者永远贫穷的状况,改变多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所有和控制的分离;改变少数资产者单方控制政府,广大劳动者受压迫、受剥削的局面,建立广大劳动群众都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都能参与社会财富分享的社会主义制度。

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的劳动人民曾长期受到外国殖民主义者及其在华代理人的压迫、欺凌和剥削。为了摆脱他们的奴役和实现民族的解放,我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并未给出现成的答案,存在着许多没有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阶段,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对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半原始资本主义制度的取代,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建国以后,广大劳动者的平等人权有了明显改善,各种残酷压迫劳动者的“血汗制”被废除了,广大劳苦大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因而焕发出了很大劳动热情,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后来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对于发展经济来说,有很大的局限性,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用计划束缚住了劳动者从事劳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选择。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中国人民总结历史经验,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引入市场机制,不断推进人的解放和富裕的过程。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深刻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建设经验和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做出实行经济改革、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突破计划经济的理论和体制框架,拉开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在这之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和在此基础上于1979年初召开的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大大地解放了劳动者们的思想,也焕发了理论工作者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同自安徽起开展的农村改革的实践,自四川起开始的城市国有企业扩权试点的实践相联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探索,最初较多地集中在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性质、形式,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必要性、内容、途径及相关配套条件等问题上,提出了建立双层经营体制、发展合作经济、实行企业本位等一些有影响的观点。就涉及面看,未来经济体制改革要集中解决的如何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扩大劳动者的工作选择等一些关键性问题,这时都基本上提出来了,并在很多方面的认识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与此同时,开始兴办经济特区,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始用引进外资的办法,加快了对中国的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关要用改革开放推进人的发展和富裕的理论,确保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第一,它对改革开放目标的设置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质。它把推进人的发展和富裕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把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归于满足人的发展需要。这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可以使社会经济发展给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利益和实惠。第二,它在改革开放手段中强调了人的发展和富裕对于其它手段的决定性作用。把人的发展和富裕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础,坚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主体和历史发展动力的唯物史观,重视广泛动员群众,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与首创精神,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承和弘扬了党的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马克思主义观点,把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来认识、开发和管理,有利于促使我国由传统的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优势,符合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的客观要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