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风云》剧照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历史题材影片立足于取材历史、服务现实的原则,以塑造民族英雄为主要目的,注重表现他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高风亮节和民族气节,对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格教育,将明晰的反帝意识和爱国精神,汇入新中国文艺以“历史真实”向“政治需求”寻求认同的时代潮流之中。“十七年”的历史题材影片虽然数量不多,但整体艺术质量较高,在主体开掘和镜像表现方面都有一些有益的探索。
《甲午风云》(1962)这部影片真实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丰岛、黄海两次海战,场面浩大、气势宏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一历史事件中人民群众和爱国官兵反侵略、反投降的爱国主义精神,突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的爱国主义颂歌,把一段历史悲剧,塑造成杰出的艺术经典。影片曾于1983年在葡萄牙获得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获评委奖。
影片中作为一位民族英雄的形象,邓世昌主动请缨、英勇善战、气壮山河的英雄业绩是影片表现的重点。人们可以从他对投降分子愤怒斥责、请战和阅兵时的慷慨陈词、遭贬后借《十面埋伏》抒发内心的深沉悲愤,到撞沉敌舰以死报国等一系列行为动作,深切感受到这一形象的巨大思想和艺术价值。
优秀话剧演员李默然相当成功地塑造了英雄邓世昌,他那敦厚伟岸的外形,刚毅深沉的气质,以及纯熟而富于激情的演技,使这个历史上杰出的爱国志士形象高大而醒目地耸立在银幕上。尤其是邓世昌遭到贬斥后弹拨琵琶曲“十面埋伏”抒发胸臆的深沉悲愤,回肠荡气!李默然以其刚毅深沉而又富于激情的表演,使这位爱国志士的形象成为银幕艺术经典。片中致远号炮手王国成以及投降派李鸿章、方伯谦等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片在处理这一历史题材时,追求凝炼、明快、浓烈、深沉的艺术风格,使之充溢着令人感奋的浩然正气与悲壮力量。
影片结尾处,在敌人鱼雷的不断进攻下,致远号终于被炸。烈火硝烟过后,大浪荡涤巨石,乌云在海上翻滚,叠印出林则徐破釜沉舟、壮志未酬的刚毅身影。——一个中国近代历史上难以忘怀的特定瞬间,在影片里体现出一种悲壮刚烈、气吞山河的宏壮气势。而对于营造这种宏状气势来说,将邓世昌、丁汝昌的英勇捐躯与北洋水兵的誓死卫国联系起来进行表现,无疑也是极为有效的策略,将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渲染得惊心动魄。
编辑:邓京荆 肖冠男 来源: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