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海外看中国
滚动新闻

美国学者:奥巴马中国行将翻开中美关系新篇章

2009-11-16 13:19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14日言论版文章:作为亚洲之行的重要一站,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从本周日至下周三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奥巴马的出访加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9个月前的出访,都显示了美国领导人对亚洲战略姿态的转变。

按说,美国文化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文化。然而在过去的75年里,美国也处处向亚太文化靠拢:对整个蒸蒸日上的亚洲“高接触”评价,给美国的“高技术”传统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衡。从某种程度上讲,美国的高科技也要归功于亚裔美国人,是他们帮着把美国造就成世界技术的发动机。就此而言,亚洲已经给美国带来好处。

如今,奥巴马正把美国带上一个新台阶,直接与亚洲联手解决重大问题,比如气候变化,国家安全,政治磋商以及世界经济。

对亚洲事务的直接参与模式,在诸多或远或近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有些影响因素可以追溯的三十年前。这些因素包括:冷战思维的彻底瓦解,欧盟的成立,折磨中东已久、至今悬而未决的恐怖主义,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还有气候变化以及经济危机等全球性危机的警告。

然而,其中最直接的因素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印度,特别是中国)政治和金融地位的上升。

中文流利的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多次提到中美两国必须“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这种“互助--进步”的伙伴关系要富有成效的,体现平等,关键在于“互相学习”。各自都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觉地向对方学习。

学习的同时也要施教。在一方教另一方时,应做到灵活教学,尊重对方和实用主义。搁置短视和偏见的意识形态立场,合作关系就会蓬勃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已经向美国学习了近百年的时间。上世纪的前50年间,美国帮助中国建立了教育机构和医院,其中有些机构依旧还在运作。

哲学家约翰·杜威就美国实用主义课题曾在旧中国广泛讲学2年(1919至1921)。在1949年成立后的前30年里,新中国和美国还没有外交来往。1979年,两国开始建交。接下来的30年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涌向美国求学,不少美国人也来华教学。中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学习了美国经验。现在,中国还在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学习美国的经验。

同样,美国也在向中国学习。今天,很多美国学生正在中国的各个主要大学里学习,专业超出了语言和文化。来华美国学生逐渐增多,他们已经成为活跃在中国各地的一种文化符号,有效促进了两种文化的交流。他们还常常出现在中国电视节目中。实际上,中央电视台有一栏受欢迎的节目,讲一个虚构的美国学生和一个中国家庭住在一起,每天弄出好多搞笑的事。确实,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在中国学习和生活。

为了把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介绍给美国大众,中国从2004年起在美国建立了40多所孔子学院,设在诸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密执安大学以及马里兰大学等地。并且,美国也在一些蜚声世界的大学,如哈佛、哥伦比亚、耶鲁斯坦福和普林斯顿大学等,建立了中国问题的研究和教育中心。美国不缺中国问题专家。

可是在学术、专业领域之外,美国民众对中国了解有限。他们持有不同的态度和价值观,对一些重大事务存有质疑。奥巴马访问北京、上海将肯定会提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建立双方的互信,这对任何伙伴关系都绝对必要。

信任源于理解。今天的中国文化是一种由古代传统与获得性的西方现代性组成的独特混合体。中国对美国的了解大大得益于其对源自西方的现代性逻辑的理解和吸收。

然而,美国的西方定位不利于自身理解中国的古老文明和其传统和现代的文化融合。

这里有两个现成的例子。

首先,在某些领域,一些美国人在重要方面误读了古代中国。比如,公元前6世纪的军事战略家孙子所著的《孙子兵法》,这本书在西方被翻译和理解为战争的艺术,可实际上它实际上是和平的艺术。从军事上讲,一个国家应该是强大的,但真正的和平首先是取决于赢得敌人的人心和思想,而非军事上的打击或占领。军事打击或占领最多只是第二或第三个选择。强烈的军事防御姿态与和平主义立场并存。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国家安全领域的重要表征

美国必不可从不恰当的权谋政治家观点出发,误读此中国遗产。基于此认识,人们应该理解今日之中国为何反对新旧殖民主义,以及为何公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其次,美国人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包容中国的独特之处。中国人正是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精神,在西方与东方之间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并且,古老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相得益彰也说明了上述问题。中西医迥然相异,但却可以取长补短,为人类医学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病人们常常受益于同一家医院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世界希望奥巴马此次中国之行能取得历史性成果,翻开中美关系史的一段新篇章。

奥巴马访华举世瞩目,人们都期待此次访问圆满顺利。不论对中美两国,还是对全世界而言,这都是一次标志性事件。(作者为美国哲学教授Chung-yue Chang 编译 辰北,编辑裴培)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