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故事
|
南京婴儿死亡事件真相触动了公众的哪根神经? 2009-11-16 08:52
中国日报网消息:日前,备受关注的南京婴儿死亡事件处理结果出来了,共有包括医院负责人在内的12名医护人员受到严处。随着调查的深入,当天晚上发生的更多的事实真相浮出水面。悲剧一幕幕的还原和重现,不仅无法使人轻松起来,而是愈发令人感到沉痛。因为,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的麻木和冷漠触动了社会良知的两道基本底线:对生命的尊重和人类对下一代天然的呵护之情。 在美国撒拉纳克湖畔,长眠着一位名叫特鲁多的医生,多少年来,全世界的人们慕名前往瞻仰他的坟墓,为的是亲眼看看那则流传甚广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人们把这作为医生职业道德的深刻概括。 而在南京婴儿死亡事件的过程中,人们看到的却是:值班医生在当晚玩游戏;中班护士输液不及时;白班和夜班护士没有按照一级护理要求巡查;眼科护士输液不及时或护理巡视不够;医院耳鼻喉科的副主任医师在听到护士说“是眼科的,不是你的病人”,便又关门准备休息。监控录像还向人们披露了母亲跪求医生那手足无措的悲惨画面。每一个环节都透露出这样的信息:面对患儿的危情,一位普通的母亲无望、无奈、无助。被处理的12名人员中,有8名是直接涉及治疗的医护人员,他们本来应该是孩子的8次机会,但没有一个机会变成希望。 在发生的许多医疗纠纷中,公众质疑和指责的不是医疗技术,而是身为“白衣天使”的医生的道德准则。多数情况下,是某些医护人员的冷漠和失职激怒了人们。医生这一职业之所以特殊,他们的道德水准之所以令社会敏感,是因为他们牵系着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希望,是人类悲悯之情的信仰,医生的道德标准是不容突破的人类行为底线。 每次处理医疗纠纷,追究责任后的结果往往是领导表示加强管理,但是,要真正解决医疗纠纷,缓解医患矛盾,除了管理和制度建设,道德建设是绝对不应忽视的。因为,再好的制度也是人去执行的,也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漏洞。 在我国医学界,很多前辈名医早已用他们的身体力行为后人作出榜样。我国著名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裘法祖,一生学术成就卓然,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但是当媒体问到他一生中最大的成绩的时候,他却丝毫没有提到这些,而是说“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对病人,爱护病人做个好医生”。一位真正优秀的医生,除了“妙手”,首先要拥有“仁心”。 但愿南京母亲跪求医生的身影,在让无数的父母为之惊愕与伤痛的同时,更永远定格在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心头。 编辑:马原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