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在线2008
滚动新闻

二炮副司令称新型洲际导弹与巡航导弹已列装

2009-09-27 15:57

"阅兵训练实现一流,科学组训是二炮最大亮点"

在谈到这次阅兵训练时,于际训介绍说,二炮首次组织徒步方队受阅,经验比较缺乏。同时,装备方队较50周年国庆首都阅兵,数量增多,规模扩大,而准备时间短,训练难度大。

为此,他们在训练场上更加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提出,学员方队要以仪仗队训练标准为标准,装备方队要按照分秒不误、毫厘不差的标准要求抓训练。

训练中,学员方队将全军统一的受阅动作标准,细化量化为具体指标,组织官兵逐个动作分解精训、逐个环节分步细训;装备方队标齐误差标准由阅兵联合指挥部规定的10厘米提高到5厘米,等距误差由05米提高到02米,200米等速标准由72±03秒提高到±01秒,力求做到全程全时全面精确。二炮部队以"实"、以"严"著称,阅兵训练中更是如此。

他们从单人单装抓起,逐个动作,逐个环节严抠细训,力求动作定位准确和标准规范。二炮学员方队针对方队队列、体能基础相对较弱的实际,每天平均训练达到10个小时。装备方队乘载员在烈日酷暑下练站功,加大强度练耐力;驾驶员在五、六十度高温下进行动作定型训练。于际训说:"第二炮兵是高技术部队,坚持科学训练是二炮阅兵训练的最大特点。"

二炮阅兵部队充分发挥高技术部队人才优势,大力创新训练手段,着眼提高驾驶稳定性和精确性,对油门限位器和摇臂实施精确化改选,开发了受阅发射车标齐卡距电子辅助系统,研制了电子测速、标齐检测、综合驾驶考核系统11套。其中,电子测速、油门限位器等成果被阅兵友邻单位借鉴和推广。据了解,此次阅兵训练,在阅兵联合指挥部组织的考核中,二炮装备方队训练始终处于全军装备方队的前列,学员徒步方队训练成绩不断提升,在集中训练阶段保持了第4名,合练预演阶段上升到了第2名。

于际训,1969年入伍,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代创业者。他从一名普通的火箭兵战士,成长成为第二炮兵部队的高级将领,见证了这支部队的发展变化。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发展壮大,就是新中国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于际训深有感触地介绍说,第二炮兵组建初期,装备、技术、人才匮乏,困难重重,新生的战略导弹部队官兵迎难而上,实现了部队初创时期艰难的起飞。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现了战略性转变,第二炮兵部队的建设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980年5月,中国战略导弹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第二炮兵实现了射程配套,拥有中、远、洲际多种射程相衔接的导弹武器系列。上世纪80年代末,二炮第一个固体型号导弹定型,从此二炮导弹武器进入固液并存的发展时代。于际训介绍说,固体型号导弹作为二炮的主战装备从无到有,实现了二炮部队作战样式由固定阵地作战向机动作战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1995年3月,二炮最新组建的常规导弹部队以6发6中的佳绩圆满完成向东海和南海发射的训练任务,标志着战略导弹部队实现了"核常兼备"的历史性跨越。

于际训说,经过几十年建设发展,第二炮兵不断壮大,正义之剑更加锋利,和平之盾更加坚固。

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大幅跃升。二炮实现了作战力量由单一核部队向核常兼备发展,作战样式由固定阵地作战向机动作战发展,作战能力由近中远程向洲际打击拓展的大跨越,多次圆满完成军委赋予的重大演习和战备任务,特别是近几年多次参加全军实兵实装和复杂电磁环境下重大战役演习,部队信息化条件下的战略威慑和防卫作战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与外军交流进一步扩大。2005年以来,二炮司令员先后会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国防部长、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和俄罗斯武装力量第一副参谋长,阐述我国在核力量建设运用以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原则立场。第二炮兵首脑机关对外国政要开放,中国核心军事力量战略导弹部队更加透明、开放和自信,在世界引起广泛深刻影响。进入新世纪,二炮主要领导多次带团出访,多次参加中美、中俄国防部副部长级防务磋商,参与组织中美官方和民间的核战略交流,对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素质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人才战略工程稳步推进。积极构建以导弹专家为重点的尖子人才体系,人才队伍结构和能力素质明显改善。二炮旅团主官全都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经过本级院校培训,指挥、技术军官和士官骨干均进行过专门培训,为遂行军事行动任务和推进信息化转型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于际训说:"中国始终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不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定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编辑:肖亭 来源:新华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