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中国在线2008
|
中国甲型流感防控策略以实际成效赢得国内外认可 2009-08-23 09:25
此后,随着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病例、首例二代病例、不明原因本土病例以及聚集性发病的出现,中国的防控措施也从全力围堵病例输入逐渐向“外堵输入、内防扩散”转变。 7月8日中国对防控策略进行了一次大调整:对密切接触者由原来的集中医学观察改为居家或住地医学观察。 曾光指出,这并不是对此前策略的否定,恰恰是实事求是、科学防控的体现,是依据对疾病的认识以及疫情进展所做出的决定。 陈竺说,每一项重要的防控策略和措施都是基于对疫情和防控形势的动态分析,基于专家们的广泛、深入论证。 基于甲型流感病情相对温和的事实,中国对确诊病例实行分类救治和管理,轻症病例可居家隔离治疗。卫生部应急办副主任梁万年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这一调整旨在确保合理利用现有的医疗资源,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同时,中国在疾病研究方面也牢牢掌握着主动权。疫情暴发初期,中国便紧急启动“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应急科研项目”且捷报频传:特异灵敏的快速试剂盒投入使用;军事医学科学院成功开发研制出抗流感病毒新药帕拉米韦三水合物原料药及其注射液;中国率先完成甲型流感临床试验,北京科学公司生产的疫苗安全有效…… 陈竺说,这些成果为应对秋冬可能的第二波疫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卫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主任申英秀表示,对中国的甲型流感疫苗临床试验方面取得的前景广阔的初步成果感到深受鼓舞。 中国应对疫情的联动机制和原则也得到了国内民众的认可。有网民指出,此次中国应对疫情可以说是措施得力、游刃有余。一项网上调查显示,85%以上的公众对政府防控举措表示满意。 此外,这次防控疫情过程中的公开透明也成为政府安定人心、赢得舆论支持的关键。 5月9日下午,留学美国的包雪阳抵达成都;10日晚便被卫生部公布为内地首例甲型流感疑似病例;11日凌晨成都召开发布会介绍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追踪情况等;11日上午卫生部通报包雪阳被确诊。 一名新浪网友说,信息公开、透明,以权威信息占据信息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避免了流言与谣言的传播。 在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进展的同时,中国还通过健康咨询电话、编发材料、播出公益广告和电视讲座、发送手机短信等提高公众对甲型流感的认识和防护能力。 “双手要勤洗、打嚏掩口鼻、居室常通风、无事少聚集……”这就是5月18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向手机用户发送的一条预防流感八句要诀。 与此同时,中国还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中国甲型流感疫情。 在“甲型H1N1流感应对与准备国际科学研讨会”上,陈竺坦承,和北半球的其他国家一样,今冬明春将是中国甲型流感防控的一个关键时期。不排除病毒发生基因突变,传播力、致病力增强的可能。 为科学有效地应对未来可能更加严重的疫情,陈竺表示,下一阶段将继续科学研判疫情动态,及时调整防控策略与措施;加大监测力度,及时跟踪掌握病毒变异和耐药情况;加强社区、学校等重点场所的疫情防控;加强重症病例救治。 编辑:马原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