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财经
|
中国“轮胎特保案”游说团队赴美 以求影响奥巴马最后裁决2009-08-04 00:48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4日报道:9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对美国对华发起的轮胎特保案做最后批示。中方行业协会以及企业正在做最后的努力,这使得对于奥巴马而言本不容易做出的决定变得更有压力。 据五矿进出口商会相关人士介绍,一个由五矿进出口商会、中国橡胶协会以及相关企业组成的9人代表团今起将展开为期一周的访美活动,这一访问被业界称之为“游说”。 据称,这一游说团队将拜访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美国商务部以及美国财政部高管。他们将向美方阐明,中国轮胎出口并没有倾销到美国,也没有对美国的生产商造成任何影响,并向美国方面表达他们对之前美国贸易委员对中国轮胎出口企业高税裁决的反对意见。 9月2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向其总统奥巴马交出裁制意见,15天后奥巴马会做出最后决定。在此之前,中国企业以及业界都希望能做最后的努力。虽然对最后的结果没有信心,但是他们表示无论如何都要通过合法的手段去和美方斡旋到底。 “他们不放弃对我们的裁决,我们就不会放弃对他们裁决的反对,”杭州中策轮胎的副总经理葛国荣在采访中这样告诉中国日报。这次,中策派了两位相关负责人去美国“游说”,“美方根本就没有把事情搞清楚,他们随便的一个裁决就会对我们行业造成巨大的影响,这是不可以接受的。” 据葛国荣介绍,中策出口到国外的轮胎每年大约有6亿美元,其中22%出口到美国,“美国特保裁决其实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但是,出于对整个行业的考虑,我们必须和他们谈判。其实我们的把握也不大。” 佳通轮胎是另一家参与此次游说的公司,他们也派了两个代表。“美国的裁决根本就是损人不利己,裁决一旦通过,我们会受到不小的影响,但是他们也不会因此日子好过起来。很难理解他们为什么一定要针对中国搞这个特保案,”佳通中国执行董事沈伟家告诉中国日报记者。 佳通每年出口额为2亿美元,绝大多数的产品销往美国市场。“裁决一旦通过,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不能坐等,必须要做点什么。如果裁决真的获准,我们会继续向中国政府求助,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请求磋商,寻求法律的保护,”沈伟家说。 今年4月,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代表半数美国轮胎生产企业劳工向美国贸易委员会发出请求;声称中国产商用轮胎对其美国国内行业造成严重冲击,并导致许多工人失业,要求美国贸易委员会对其进行调查。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产商用轮胎生产商并没有倾销其产品,也不是造成美国本土轮胎生产厂商销售下滑的原因。但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今年7月依然发布对轮胎特保案的裁决报告,决定对中国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提出了对乘用车、轻型货车用中国制轮胎征收3年特别关税的方案——第1年至第3年额外征收的关税分别为55%、45%、35%。 这一特保调查是2007年以来的首次对华特保案,也是针对中国的最大的特保案,涉及金额达22亿美元。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裁决一旦通过,将会对中国企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其影响不仅在于此案本身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将引起系列的连锁反应,这还意味着,更多的国家会对中国发起特保调查和措施,而且调查领域会由轮胎扩展到更多其他的领域。 这也是中方高度关注这一特保调查的原因。美国贸易委员会做出裁决以后,商务部发言人就发表声明说强烈反对这一裁决。商务部公平贸易局负责人也就此发表谈话,指出美方事实认定有误、缺乏逻辑,不足以作为对中国轮胎采取限制措施的依据。 而对于美国总统奥巴马而言,他也很难做出此案的最终裁决结果。如果通过提案,他将不仅要面对中国企业、行业协会以及政府的质疑和不断的呼吁,还将给中美经济关系蒙上阴影。但是,如果驳回提案,他又将面临来自美国尤其是工会的压力。值得注意的是,工会在奥巴马选举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给与了他很大的支持。 其实摆在奥巴马面前有很多的证据可以让他驳回提案。7月27日,中国五矿商会和中国橡胶协会致电奥巴马,信中提到各种证据说明“中国的轮胎出口根本没有影响到美国本土的轮胎销售,因为他们所服务的市场根本就不相同。”而且,一旦裁决通过,美国将要不得不从其他市场进口同类轮胎,付出的代价可能更高。 近期,美国轮胎产业协会,汽车政策理事会,美国零售领导协会也纷纷致电奥巴马,反对裁决,指出裁决一旦通过将会损害汽车制造商以及消费者的利益。 尽管如此,一位来自商务部的官员透露,现在很难判断最后的结果,因为许多政治因素会影响奥巴马的决定;不过“一旦裁决通过,我们将马上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美国。” 自从去年下半年经济危机以来,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对象,而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调查涉案金额最高。商务部官员曾表示中国将更加积极地应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免本土行业受到不必要的打击。 截至到现在,中国已经四次将美国诉诸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庭。就在上周,中国又将欧盟紧固件反倾销案件上诉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请求。(中国日报记者 丁清芬 编辑 裴培 张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