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辽宁
滚动新闻

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专访

2009-07-30 09:08

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专访
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

编者按:巴斯夫是全球领先的化工公司,产品范围包括从原油和天然气、化学品、塑料、特性化学品、农用产品到精细化学品,并在气候保护、能源效率、营养以及交通运输与移动通讯等领域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巴斯夫进入中国已有一百二十个年头,是中国化工领域最大的外国投资商之一。

近日,中国日报记者吴勇、刘策与巴斯夫大中华区管理董事会董事长关志华,就生态保护、企业社会责任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记者:您如何看待巴斯夫在大中华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对巴斯夫在中国的发展规划?

关志华:回顾过去的30年,我们走的相对来说比较快。在86年,我们就有第一个合资企业。到90年代,我们就提出超越跨国公司作为一个“超国际公司”的理念。因为这个市场越来越国际化、全球化,但是不仅是市场,所有的责任和机遇也都是全球化的。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尤其是中国的发展,是带动全球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因此这种全球化要有全球的责任,有全球的关注。全球不同地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环保、生态的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到对当地社会的责任。所以我们实现重大投资项目的过程中,也注意到每一个项目的环境保护,以及我们对当地的社区、政府和公众应该付出的一个社会责任。

走到今天,不能说我们做的最好,而是每一件事都考虑到这样的平衡发展。所以我们未来的发展,还是朝同样的方向,不会有很大的改变。但是会做的更深化。在经济活动的同时,我们对生态保护、对社会责任也是同时在发展的。而我们对生态保护和社会责任的投入,本身也是我们经济活动的一个契机。

记者:提到化工企业,人们往往把它跟污染联系起来。作为全球知名化工企业,巴斯夫如何平衡环境保护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关志华:简单的来说,一般传统的化工企业的形象就是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高风险。可能这是真的,但是我们怎么样用科学的方法管理?没有事情是完全没有风险的。每个人都希望买一部汽车,其实汽车后面的汽油箱就是一个炸弹,它随时都会爆。但是我们不会担心,因为我们相信这部车是很安全的。所以这就是我们怎么样使用、运用科学的问题。

所以化工行业,从一开始的设计就要考虑到安全、环保。从一开始就会考虑到风险在哪里,能不能把高风险的东西改变过来。如果从设计、研发就把相对高风险的降低,以后就没有那么多问题了。如果不行,那怎样保护?比如遇到泄露,怎样把它控制在一个范围而不影响别人?同时,怎么用设计和日常监控,怎样确保万一发生事故,可以把它隔离。其次就是怎样训练员工的操作。所有的事情都要做好,缺少某一个部分就会造成很大的困难。

如果你做了那么多努力,还发生事故怎么办?那就需要有预案和沟通。跟旁边的居民讲清楚我们是生产什么的,什么是居民需要关注的,他的风险我们怎么样降到最低。但是万一发生事故,那么居民应该怎么处理。这样一连串的东西都有非常科学的管理方法。

记者:您之前说过经济下滑时候是公司并购的好时机,最近朗赛(Lanxess)收购了江苏的一家化工厂,巴斯夫在中国有类似计划吗?

关志华:不是收购。巴斯夫不断在优化我们自己的生产、产品的组合。所以其实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是不断地在重组、收购。目前我们今年一个重大的收购案就是收购瑞士的汽巴公司。汽巴在中国也有14家企业,7个生产点,1个研发中心,约650个员工。也不少,我们现在还在消化。

记者:整合瑞士汽巴控股公司(Ciba)在中国业务的进展如何?

记者:我们从4月到6月做更进一步的了解,进而能够更容易的把他们并到我们子公司的架构。同时我们在今年年初已经把公司一部分相关的业务做适当的重组。现在很顺利。预计明年初,整个全球主要的并购部分应该就完成了。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在建筑化学、建筑材料,相对来说积极地收购国内比较小的企业。一是看到中国的建筑行业在不断地发展,希望通过我们对化学的了解以及通过化学的改造,使这些化学建材能够更环保,更符合节能减排的需求。这是我们希望能够推动的建筑化学的一部分。如果适当的话我们还会继续做。因为建材的业务是非常地区化的,很多东西不能运到太远的地方。我们现在全国有14个生产点,都是化学建材,包括有些很小规模的。

记者:在实现经济目标的同时,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巴斯夫十分重视的。在这方面,巴斯夫有哪些计划?尤其是针对亚太地区和中国的?

关志华:我们有很多这方面的计划。教育方面的,从小学的小小化学家,到大学生、研究生都有项目。我们帮助中国研究生的研发项目超过50个,超过1000个研究生从中受益,比如他们出国参与各种学习交流。另外,从2003年在北京大学举办的“魅力化学”课程很成功,用深入浅出的方法来介绍化学能够帮我们在生活中做什么样的贡献。同时我们每年都举办大学生的夏令营,尤其是针对念化学、化工的。通常是大三的学生,请他们用一周的时间到上海来听讲座、互动交流,到不同的工厂去体验。这些都是跟教育有关的。

还有我们正在积极推动的就是通过供应链企业,包括我们的供应商、服务商、客户,共同围绕自己工业的范围,带动各自的供应链企业关注整个和谐新发展。这就是我们巴斯夫提出来的“1+3”企业社会责任。1是一个企业,一个成熟的企业,他推动三家企业,这三家是上中下游的整个供应链:他的供货商、服务商和客户。

这样我们希望把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我们是这个“1+3”活动的发起人,在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委员会这个平台去推动,目前大概有60家公司。

我们希望不但把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好,同时也推动,让更多的人来做好社会责任。

编辑:邓京荆 肖冠男 来源: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记者 吴勇 刘策)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