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云南
滚动新闻

《云南的响声》擂动七彩云南

2009-05-22 13:13

《云南的响声》擂动七彩云南

杨丽萍

《云南的响声》擂动七彩云南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杨丽萍的新作《云南的响声》一问世就搞出大动静——5月7日昆明首演,5月15日登陆萧山,50场全国巡演即将拉开帷幕。

“云南的每一片叶子都会跳舞,每一块石头都会唱歌,连蝴蝶拍翅膀的声音都是节奏,谷子拔节的声音都是旋律。”这是一句流传于云南民间的俗语。正是这样一片充满灵气的土地,让著名舞蹈家杨丽萍自《云南映象》之后依然灵感迸发。她亲自担任总编导和领衔主演,整个演出分为“序·胎音”、“催生”、“太阳雨”、“公老虎母老虎”、“雀神怪鸟”、“最后的马帮”、“喝醉了的鼓”、“尾声”八个部分。

大型衍生态歌舞集《云南的响声》,是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像》的姊妹篇。《云南的响声》有别于《云南映象》用乡土歌舞展现云南民族风情,《云南的响声》的一大亮点是,用最原始的民间乐器表现最质朴的云南声音,虫鸣鸟叫,风吹草动,落花流水,电闪雷鸣等天地万物发出的声音,也有生活在云南大山里的人们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喜怒哀乐的声音。民间艺人手中的一个不起眼的乐器,竟能模拟出云南原始丛林中的水声、风声、雨声、雷声。

在《云南的响声》之前,杨丽萍的作品《云南映象》已成经典,《藏谜》也好评如潮。《云南的响声》则进行了更大胆的创新和更前卫的尝试,展现了一个原生态的美丽云南。原生态已经成为云南旅游新的“卖点”,有些人已不愿奔着云南的知名景区而来,而是执着地去寻访这些小村寨,哪怕只是暂时体验一下这里的田园诗一样的生活。

《云南映象》让“原生态”火遍了海内外舞台,田间地头的歌舞搬上舞台,就要经过艺术加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云南的声响》推出的是“衍生态”概念,杨丽萍解释道:“到了我这个年龄的舞者,就会想到要做些抢救、传承、创新的工作。“衍生态”就是繁衍、发展。就像女人生儿育女、民族繁衍生息一样,艺术也要有创新才有继承、有生命。

《云南的响声》在昆明“小试牛刀”,仅拿出一半的票房卖,去掉租剧院的成本20万元,昆明的两场演出,卖了30多万元,还略有赚头。杨丽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算到:一场演出以13万元计算,第一阶段的50场,演出费用为600多万元,刨掉道具成本、排练成本、演员工资等,第一阶段就能收回成本。她说:“市场之所以青睐我,主要是因为我们有地域文化和鲜明特色的作品。”

“果然是一场独特的打击乐,太过‘耳瘾’了。我看到一位演员把鼓棒都敲断了,他们是在用心演出,这样的‘响声’再听上几遍都不厌,真是一种享受。”当《云南的响声》在杭州萧山拉开了首轮全国巡演的大幕时,一位观众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热情的观众,除了观看演出以外,还迫切想近距离接触来自原始村落里的古老乐器,萧山剧院特意在演出前一天组织观众参观“响声”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舞台,观众报名非常火爆。

从《云南映象》到《藏谜》再到《云南的响声》都是她的精品力作,谈到成功原因,她说,作品太重要了,它是口碑。好多运作演艺项目的人,有的人甚至称他的音乐舞台投资花到6000万,甚至还没有开始,就请了巴黎圣母院的团队来打造作品。可是“映象”和“响声”的投入不过几百万,这样成本就容易回得来,才会有好心情继续艺术演出。投资6000万元的作品,按照15万元的一场的演出计算,巡演10年都那不回来。所以,不能比投资规模,而是要比艺术水准,尤其是个性鲜明的艺术作品。

编辑:邓京荆 来源:中国日报社驻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实习记者 郭安菲)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