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要闻
|
力抓灾区建材质量 全面实施食品安全监管 2009-05-08 09:13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5月7日上午,天下着雨,全国网络媒体抗震周年灾区行的记者们在绵竹市景观大道板房区遇到了正在板房检查建材质量的德阳市质监局杨经明局长。记者们向杨局长详细了解了德阳市灾区建材质量监管,和食品安全监管等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记者:对于灾区建材质量的监管,我们德阳局有那些具体的措施? 杨:建材质量监管是我们工作地重点。德阳市红砖用量接近200亿匹,钢材用量700万吨,水泥用量之大更是无法统计。所以,建材质量就显得尤为关键。我们遇见的主要问题是需求巨大,供应不足。一方面,我们加强了生产环节的监督,对外来进入灾区的建材,我们也加大了抽查检测力度。 德阳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建材质量专项整治领导小组”,涉及了质监、工商、建设、安检、公安等10多个部门,对建材进行不间断的质量抽查,确保灾后重建的质量监督,在震后和重建两个时期,对这方面我们的监督力度都有所加强。在此期间,新闻媒体也向我们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也从另一个方面促使我们在这方面加强监督。 记者:杨局长,灾区的食品安全一直都是重中之重的工作,请问地震后,你们是如何抓食品安全的?请举几个例子。 杨:是的,灾区的食品安全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这方面,我们首先在第一时间成立了抗震救灾食品应急检测站,开展应急免费检测。震后初期,食品短缺,很多食品生产企业都停止生产,各商场的食品都被抢购一空,在这一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物资都比较多,德阳市质监局成立三个执法部、四个技术部,对捐赠的所有物资进行了质量检测(24小时不间断质量抽查),对所有批次的食品、饮用水等都进行了检查,执法抽样125组,免费为灾区群众和企业检测食品200多批次,确保障了灾区的食品质量安全。 6月1日,德阳质监局党组发动全系统职工深入受灾企业、乡村和灾民集中安置点利用快速检测车为灾民检验食品质量。当服务队来到德阳质监局驻点开展抗震救灾工作的西南镇涌泉村等村落时,西南镇熊副镇长着急地告诉服务队,正好今天有一批外地捐赠的瓶装水,我们正想找地方检验,带队的我马上安排进行抽样。帐篷外,当地灾民纷纷将自己所用的瓶装水和自打井饮用水拿来检验。 5月12日以来,广汉市质监局食品科科长陈亮这些天来没有在质监局上班,而是在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线旁工作,当起了多家食品企业的质检员。其他科室人员这些天也都成了常驻食品生产企业的质检员。从原材料进货、生产全过程质量监控、出厂检验等方面严把产品质量关,确保救灾食品的质量安全。质量有问题的是少数,这类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运输过程中引起的变质,绝大部分的食品和饮料的质量都是过关的。 记者:杨局长,地震后 ,德阳质监系统如何帮扶企业恢复生产的? 杨:德阳市是全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四川省的重要工业城市,“5.12”汶川特大地震,全市有4000多家工业企业受损,全省十强县、县域工业经济发达的绵竹和什邡两市工业企业受损最为严重,东方汽轮机厂、剑南春集团公司、宏达化工股份有限集团、四川龙蟒集团、金路集团等一批国家和省重点企业遭受巨大损失。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与这些企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当晚我们就决定,要举全局之力,利用技术力量,立即排查除险,帮助企业尽快恢复生产。我对我们的干部职工说:“我们不能向军人一样在瓦砾中去救人,但我们可以象军人一样克服艰难险阻尽全力抢险企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质监人的作用”。自地震以来我们成功杜绝了2起重大泄漏(液氨、液氯)事故的发生,有效防止了因特种设备发生事故而引发的次生灾害。他们克服经费、人员紧张等困难仅用七天时间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和食品、建筑材料、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100%进行了免费检测和维修技术服务,有效促进了企业恢复生产,东汽、川润化工等一批重点企业迅速恢复了生产。 德阳质监局在当地抗震救灾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08年10月,被德阳市委、市政府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同时还被质检总局授予记一等功集体。 中国日报记者 王建芬 编辑:关晓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