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29日报道:上世纪50年代,次旺俊美在拉萨上小学时,他是为数不多的几个有仆人们拉着马接送上下学的学生之一。清朝乾隆皇帝封他的祖先为辅国公和镇国公,但是次旺的爷爷江洛金·索朗杰布在旧时的西藏是一位少见的梦想着西藏现代化的知识分子。由于他对世界形势的清醒认识,索朗杰布积极谋求以民主制度取代封建农奴制。他遭到流放,在印度与其他藏族知识分子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译成藏文,并阅读了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他的政治理想直到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方见曙光,到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才得以实现。
1952年,解放军驻藏部队举办了西藏军区藏文训练班,聘请多位藏族宿学担任老师,并安排索朗杰布在开学典礼上讲话。赵慎应在《西藏风云》一书中写道,索朗杰布说:“今天有这么多汉、藏人在一起学习,刚才我感到好像在做梦,像在梦境。现在我擦了一下眼睛,不是梦,是现实。”话一开头,学员们就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接着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汉、藏民族团结起来了。大家到这里来,是为西藏人民服务的。服务是很难的,需要学习藏文藏话才行。好比两块木板,要粘在一起,必须使用胶水;又好比两个人要作朋友,语言不通就很难结成朋友。”他扬起手,指着林卡里的几棵苹果树说:“你们看,院子里的苹果树,树枝都仰头朝天,原因就是没有结果子,如果到秋天果实累累,它就枝头向下了。希望大家都像结满果实的苹果树一样。”他最后表示:“我老了,我的牙齿都脱落了,但我还要学习汉文汉语。这样,汉人学习藏语文,藏人学习汉语文,汉藏民族团结起来,就像一杯水再加上一杯奶,融合在一起,而不是水中加了油,油漂在水上面。”他的讲话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次旺印象中的爷爷是位“文人”,以写诗出名,上世纪60年代还写了关于文成公主的剧本。他很关心世界大事,小时经常给孩子们讲二战和《西游记》的故事。爷爷被流放后,他的父亲江洛金·旺秋杰布承袭了四品官位,很小就进入政府官员行列,养成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次旺说父亲是“正直的人,从不说假话”,要求孩子们好好学习,严守家规。他的父亲曾在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工作,母亲也当过老师,他们都积极拥护国家的大政方针。
次旺家在山南和别处有庄园,但他从没去过。分田地时他对建设新西藏充满信心,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他觉得应该把自己放在一边,投身革命。1959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来拍农奴生活的纪录片,由次旺当翻译,帮着扛机器。他首次接触到拉萨底层社会,看到住在帐篷里的乞丐,还跟他们成了朋友。7月次旺到堆龙德钦搞土改,更深入地看到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他们吃不饱、穿不暖,“很震撼”。他说:“民主改革,分土地、牛羊,适应了百万农奴的要求,是时代的进步。”文革开始后,次旺被打成黑五类,不能加入年轻人都很想加入的红卫兵。虽然是优秀学生,他并没想到自己能被选送到首都上大学。“从寄生虫到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只要为社会做出贡献,就能得到认可,”他说。(中国日报记者 刘浚 编辑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