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29日报道:上世纪80年代末,中科院地理所的科学家们到西藏选址建立观测站,研究可能揭示宇宙起源的宇宙射线。西藏大学首任校长次旺俊美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时刻。他说:“我们的师生有可能参加一项顶尖的科研项目,为全人类做贡献。”他马上给物理系的老师批了100元经费,用酥油茶、甜茶和水果招待了来自北京的科学家们。2001年中科院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建立时,西藏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赢得了为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值班作记录的机会。
1983年9月,次旺加入西藏大学筹备组,从没想到两年后他会成为校长。那时他年仅39岁,是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西藏教育基础薄弱,师资力量、办学条件都差,历史把我推上了创业的道路,”次旺说。他深切地感受到创办西藏历史上第一所大学所肩负的重任,但他对前途充满信心。“世界上大学很多,要办好大学,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他说。“藏族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1300多年。西藏是世界第三极,数理化生地等学科也必然有高原特色。传承、弘扬本民族文化是这所大学的重要任务。”
次旺首次接触到先进的办学理念是1978年,那时他到上海复旦大学进修一年半。他说“文革”期间在大学里并没学到什么东西,上的是“文革专业”。在复旦大学次旺学习了文艺理论,从西方文论到美学、现代汉语、文学概论等,他恶补了从一年级到研究生的全部课程。
这是一个“大开眼界”的经历,次旺说他最重要的收获是尊重知识和人才——后来次旺请了很多学术界老前辈到西藏大学讲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复旦的学术研讨会就跟过节一样,到处都是旗子。次旺也参加了研讨会,还发表了关于藏族文学的论文,这后来成了他教的课程。次旺还发现了黑板报的重要作用,“用几支彩色粉笔就能做出那么漂亮的板报,能起到榜样作用。”后来他要求西藏大学每个系都要办黑板报,还搞比赛。“办黑板报总能出几个写字、画画好的。等学生毕业了,到山沟里教学,学生们也爱看黑板报。”
西藏大学从90年代起就吸引了很多留学生,不仅欧美、日韩也有,他们最感兴趣的是藏语、拉萨口语、西藏历史、文化、宗教、艺术等课程。1986年6月27日,美国前总统卡特来访,他向次旺询问了学校的课程、留学生等情况,还说可以给西藏大学每年提供5万美元的资助。可是后来次旺听说,准备投资的那位银行家破产了。
学校里设有一个藏式接待室,是从旧西藏官员度假的林卡改来的。次旺发现,很多外国客人到这里就很高兴,但是到了教学楼,看到大玻璃教室、现代化设备,一些人就皱起了眉头。次旺说:“(他们)希望我们藏族保持原样,穿皮袄、烧牛粪,这就不公平了。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要继承、保存民族传统文化优秀成分,同时也要跟上世界的脚步,必须学习最先进的东西。”
次旺2006年从西藏社科院退休,但他仍承担着国家级保护贝叶经的工作,贝叶经是源自古印度的一种珍贵佛经。多年的学习使次旺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藏传佛教。他说:“我对把宗教作为文化来研究还是很有兴趣的。我相信,只要能把合理、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西藏还会保持蓝天、白云、纯净的空气,这里是一片现代和传统气息并存的神奇土地。”(中国日报记者 刘浚 编辑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