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文字直播
滚动新闻

工业化快速前进、

2009-03-03 10:48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消息:引人关注的全国两会于2009年3月3日在京拉开帷幕,本网特别推出“2009全国两会系列访谈”,邀请高端人物、热点代表委员等做客中国日报网直播间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本期访谈特别邀请了资深“三农”问题专家宋洪远,对话热点“三农”问题,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大家上午好,现在是中国日报网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采访活动,我是中国日报社记者付敬,长期从事“三农”问题和宏观经济问题的报道。

今天在“两会”即将开幕的时候,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宋洪远先生,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在世界经济形势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三农”问题的出路。

宋先生所在的中国农业部农业中心是中国农业政策研究的中心,他本人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的研究,我想今天他和大家的交流会有很多的收获。下面请宋先生和大家做个交流。

【宋洪远】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宋洪远。我们的主要职能是从事农村经济政策,农村发展战略和农村发展战略的政策制定。我本人主要是从事农村发展政策和农村发展理论的研究。多年来,除了政策研究工作之外,还参与一些政策的制定和文件的起草工作,欢迎网友一起讨论。

【主持人】宋先生,在当下国际金融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状况下,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政中的重中之重,您目前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宋洪远】正如您所说,全球金融危机逐渐影响到我们国家的农村实体经济,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几个方面带来的影响比较明显,或者说表现比较明显。一方面是农产品的价格和市场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农民收入的增长,特别是与之相关的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第三方面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问题,第四个方面还有市场的变化问题,等等。

【主持人】自去年9月以来,金融危机不断的影响到实体经济,我们国家沿海外向型经济遭到了一定程度的重创,很多企业倒闭,农民工就业问题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您怎么看待这样的问题?目前现状怎样?农民工就业形势怎样?最新的判断怎样?

【宋洪远】金融危机逐渐的蔓延和扩大,对于我们国家影响比较大的就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影响就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出口型的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存在经营困难,就导致一些农民工返乡回流。一个企业要面临倒闭的时候就要裁员,在这个企业里既有农民工就业,又有城市职工就业,首当其冲的是农民工。因为农民工一走就了之了,城市职工裁员了还是这个城市的人,也要就业。

我们做过调查,包括我们的机构,包括国家统计局,包括劳动社会保障部,都在做一些研究。各家由于调查对象不同,样本不同,采取的口径和方法不同,数据有差别。但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肯定的,就是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受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影响,有大量的农民工返乡了,回流了,离开了城市,回到了农村。

【主持人】宋主任,就农民工就业问题,现在最新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是不是自去年冬天以来,就业形势有一定的好转?未来的趋势是什么样的?

【宋洪远】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扩大,影响到了我国的实体经济。这些使一些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的外向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同时,也导致了一些农民工返乡回流现象增多。根据各单位采取的口径调研的方法和样本不一样,具体的数据结果也不一样。现在各方估计的结果,如果是统筹考虑,扣除一些不可比因素,大约要在1000到1500万左右。因经济危机导致的企业破产,或者是企业生产经济困难返乡回流的劳动力。

【主持人】目前就你们的观察,这个趋势是越来越糟到还是趋于好转?

【宋洪远】目前来看,和往年的形势相比,肯定比往年要困难一些。但是,和最初预料的来看,应该说没有预料的那么糟糕。特别是随着春节过后,一些农民工开始返程。有的随着行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也有一些变化。最后大家可能也看到一些报道,比如原来在广东工作的农民工,广东企业不同了,他也适应企业的变化,到福建找工作,找到一些新的行业的工作。所以,我想随着情况的蔓延扩大,农民工也在逐渐的适应。

总的来看,应该说今年是这样的,经济危机对农民工就业带来了影响,使得返乡回流现象增多。但是,情况也可能随着我们采取的一些措施,得到一些缓解。

【主持人】随着工作机会的减少,农民工的收入肯定会减少,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今年农民工收入的前景是怎样的?

【宋洪远】今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下发的1号文件,明确提出一个工作目标是十个字,最重要的是前四个字,一个是“稳粮”,一个是“增收”。也就是说,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年农村工作的主要工作目标。从目前来看,由于农民工就业受到一些影响,继而肯定会影响到收入问题。

从最近几年的收入结构来看,从总量来看,农业收入还占到一半以上,非农业收入占到将近一半。但是从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来看,农民工的外出就业收入贡献的份额是提高的,而且占到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一半以上。这样农民工就业受到一些影响以后,必然会影响到务工收入,务工收入的减少,也会影响到农民收入减少的问题。

【主持人】今年对农民收入比例增加值是多少?去年是多少?

【宋洪远】去年人均收入达到了8%,而且是连续5年增长在6%以上,5年新增收入人均2000元,年均400元左右。今年我估计从农民收入的增加额和增长率来看,都有可能低于去年。

【主持人】刚刚您谈到我们的工作机会,也谈了收入,这都是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近忧。但是对于农民工来讲,还有很多长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社保问题、教育问题、培训问题、户籍问题。我想问一下,您对农民工户籍问题是怎么看?前景怎样?

【宋洪远】我们国家是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工业化、城镇化的一个结果是农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从长期来看,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应该是长期的课题,一个大的任务。要解决这个问题,从制度上、体制上来看,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还有一些障碍需要克服。

比如说户籍制度,应该说从目前来看,从最近几年的形势来看,它已经不是构成农民工进城就业非常重要的制度障碍了,但问题还有。我们下一步还要进行政策措施调整,应该是围绕着降低农民进城的成本来谈。不是把砖头垫高,而是一个砖头一个砖头的往外抽。户籍制度来看,现在在大中城市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农民工在这个地方要从流动就业到稳定就业,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比如说在北京,要在这里稳定下来,买房子,一平方米一万,甚至两万,农民工干一年才挣多少钱。要买到3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的房子,要多少钱?大家一算就可以知道,所以成本还是很高的。

在城市农民工就业的成本还有一些东西需要政策做调整,譬如社保问题。社保问题包括几个方面,譬如农民工的工伤报销问题,失业报销问题,生育报销问题,养老问题,还有子女旧学问题。

以养老保险为例,我们现在对农民工做了一些保险,问题在于它不能够转移,不能够接续。也就是说在甲企业上的保险,农民工到乙企业工作后不能带走,这叫“不能转移”。也不能把前面交的保险和后面交的保险接续。这样保险就起不到一定的作用。所以三中全会决定和1号文件都提出,要抓紧制定和实施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办法。

【主持人】就您所知,养老保险接续的办法有没有时间表?

【宋洪远】根据文件要求抓紧制定和实施,有关部门实际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办法,现在问题是抓紧实施。操作层面还有一些问题需要研究,但是只有农民工的保险问题能够转移和接续了,对他的后顾之忧则有保障。

【主持人】就户籍制度我还想补充一个问题,目前据我观察,中央给予地方一定的灵活性,中央在这个问题上还处于摇摆状态,你觉得我这种判断对不对?

【宋洪远】现在政策是这样的,总体上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特别是对城市而言,我们是分类的,一类是大中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问题,还有是小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管理问题。我们的三中全会决定和1号文件,都已经明确提出,要放宽中小城市的落户条件,让农民能够稳定就业,稳定居住。

【主持人】又回到刚才我们谈到的农民收入的问题,您觉得今年我们农业收入除了工作机会减少这样一个压力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因素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宋洪远】要说影响农民收入主要的因素除了农民外出就业务工收入减少以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主要有农产品价格的变化影响的。最近几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变化是先升后降。农产品价格从2006年的7月份开始持续上涨,到2008年的9月份开始掉头回转,出现了下行的状况。

【主持人】这种趋势跟国际市场的趋势是一致的吗?

【宋洪远】是一致的,既有国际市场的影响,也有国内市场的影响。从2008年9月份以来,农产品价格的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涨幅的回落,每个品种过去是上涨的,现在可能跟以前比也是上涨的,但涨幅回落了。另外一些品种是水平都在回落,价格水平比过去低了。农产品价格的下行可能还要保持一段时间,一方面是从供给来看,最近5年粮食连续增产,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裕。

另一方面从需求来看,我们对粮食的加工转化采取了现在的政策。另外,由于市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人们的消费也会谨慎。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看,农产品价格下行的趋势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农产品价格下行,等于农民卖同样的农产品,由于价格的下行回落,他的收入就没有那么多了,这样就会影响到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民工返乡回流现象的增加,就会对农民收入构成很大的影响。

【主持人】政府在这方面会采取哪些措施?3月5日温家宝总理将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你们有什么样的期待?它对农民增收将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宋洪远】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或者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去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一个主要的目标。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今年1号文件来看,目前政府采取的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个是“稳价”,就是稳定农产品价格,让它下行的压力减缓,下行的幅度或者说下行的速度减弱。我们采取的最最重要的措施有两个,一个是继续提高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保护价格,政府通过提高价格来拖升。再有就是增加储备,政府到市场上买农产品和粮食,买来以后让价格稳定。我们把它称作“稳价”。

二是“增补”,就是对农民的各种补贴。譬如粮食价格回落了,农民的收入会减少,但是我增加对他的用粮补贴。再比如油料的、生猪的、奶牛的,我们这几年都有一些补贴政策,今年继续落实补贴政策,增加补贴资金规模。增补方面对农民有两种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农保补贴,大体上有7、8项。增加补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二个主要因素。

三是促就业。刚才我说农民工就业受到了一些影响,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这在去年经济工作会议闭幕的第二天,国务院就召开了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之后国务院下发了一个文件,就是促进农民工就业的六条措施,目前来看还是有一些成效的。

四是促发展。我们采取一些促进现有经济发展的措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通过挖掘内部增收潜力,来促进农民的就业问题。

所以,从目前来看,农民收入形势严峻,可能要比去年增幅有些回落,但是政府也确定采取了一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措施。简单的说,就是稳价、增补、促就业、促发展。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稳定粮食价格,我在一份文件上看到,中央口径是大幅度提高粮食的最低保护价格。您觉得这个政策和以前提到的政策矛盾吗?

【宋洪远】不矛盾。这个政策我们一直在实行,所以这次在文字表述上是“继续提高”。现在为了稳价,稳定市场、稳定供给,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继续提高。

【主持人】提高的幅度大概是多少?

【宋洪远】价格的调整也是有测算的,一是要根据供求情况,一个是要考虑到农民收入的影响。如果不考虑供求情况,过高、过低都会带来市场的波动。提了肯定比不提好。

【主持人】最近我看到一条消息,讲到咱们国家在培训粮库核查师,主要是清查粮库里面是否有那么多粮食?对此,您觉得可信吗?

【宋洪远】我们对粮食库存有一个结构分析,有农户的库存,有政府的库存,还有商业库存。现在讲的这一块,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政府的库存,也就是储备库存,用于应急的,用于平衡供求的库存。企业库存和农户库存都是市场周期自己的行为。政府的库存大家为什么比较关心呢?就是因为是政府拿钱购买的粮食。花这么多钱,是不是有这么多粮食,买回来没有。买了粮食以后,是不是能够用。因为我们库存的粮食是必须要吃的,时间长了不行。我也没看具体的报道。通过管理人员的培训,更多的使粮食库存有可考察的机制。实际上越透明大家越放心,越不讲,越不透明大家越不放心。

【主持人】另外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去年冬天以来持续的旱灾,目前的情况怎样?它对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特别是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目前农业部,乃至国务院最新的评估结果是什么?将来会不会影响到今年粮食总的生产量?

【宋洪远】去年冬天以来,在一些粮食的主产区发生了持续的干旱。干旱对粮食生产肯定是有影响的。至于旱灾有多大影响,我觉得要做一些分析评估工作。一个是不同地区影响不一样,不同品种影响也不一样,农作物的旱情发生在什么阶段影响也不一样。如果是最缺水的时候,肯定影响大。相对的不是那个时候,影响就小。

最近农业部和国家气象局开了一个会,这个情况已经向社会发布了。现在看来,旱灾对粮食生产肯定会产生影响,这是无疑的。影响的大小,影响的结果,还要看在小麦返青的阶段旱情是不是持续。而且最近一些地方又发生了倒春寒,这个影响实际上是一种衍生灾害,旱灾之后的跟进灾害,它的影响还要观察。我觉得影响肯定是有,究竟多大,对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不同阶段进行综合评估之后,才能得出完整的结论。

好像最近灾害评估的结果讲,有影响,可能也不小,但是不是像人们想象的或者感觉的了不得了,不是那种情况。而且对大的供求形势会不会发生逆转性的变化,可能也不会。

【主持人】常年状况下,小麦在总的粮食比重当中占多少呢?

【宋洪远】我们一般讲粮食分季来看,夏季、秋季。夏粮里边也有不同品种构成,小麦还是蛮大的。因为小麦的增产主要在河南,河南这次在北部地区遭了这么大的灾,影响肯定是有的。

【主持人】我看到您给一些部门的报告里,提到了“稳粮”两个字,您提出这样的观点的背景是什么?

【宋洪远】稳粮的要求作为今年的目标,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来的。工作要求有四句话,十个字,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第一位的就是“稳粮”,为什么提出这个政策要求?有这么几个分析判断做出来的政策目标制定。

一是最近几年粮食连续5年增产,粮食的增产量已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超过了1998年。最近5年新增粮食是2000亿斤,年均增产粮食是400亿斤。无论是总水平,还是单产,2008年都实现了“双超”,无双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总最近5年的累计增加和年均产量来看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在这样的高水平下,粮食要保持持续增长,我想高平台往下爬肯定更难。这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过去变化规律来看得出的结论,就是要稳粮。

二是由于这样的供求形势的变化,最近几年供求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能够稳定粮食的生产,保持去年的水平,也能够保证我们的粮食供求需要。无论是宏观调控来讲,还是从粮食生产的自身周期来讲,提出稳粮还是主要的。

【主持人】我比较关注的是现在很多农村都出现了空心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您对农村里劳动力的数字感到担忧吗?

【宋洪远】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对农村人口的状况有一个基本的描述,讲了几句话。其中有一句话是农村村庄农心化,人口老龄化。这样一个描述实际反映了农村劳动力变化的景象。当然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特别是高素质的劳动力离开了农业,对农业的生产肯定是有一些影响的。我们也做过一些研究。

我觉得是这样的,会不会影响到农业生产?会不会带来很大的问题?一个是要看我们现在生产的要素结构的变化,过去主要靠劳动力,现在有些已经机械替代了。譬如很多农作物的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了。但是,要从长期来看,老是留在农村的都是低素质的劳动力,年龄和性别结构非常有特点的劳动力,比如说“83”老人、“61”儿童、“38”妇女,现在这几年又有变化,连“38”也出来了,还有“61”据说也出来了,都把孩子弄到城市上学。留在农村的可能就剩“83”了,都是老人,肯定会有影响。现象本身应该说世界各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城市化过程中都遇到过,问题是我们怎么总结经验,借鉴国际的经验,避免因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而降低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主持人】我想问两个数据,跟我接触的一些国外的学者他们都非常关注。第一个数据是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大概是多少?第二,我国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多少?

【宋洪远】第一农村劳动力没有问题,我们统计上都有公布的,叫乡村劳动力总数。问题是剩余和富余的估计,这是有不同测算方法的。有人测算是从总量上测算,大约有多少多少亿,有人是从种一亩地,或者一个劳动力能种多少亩地来测算。前一种测算有一定的道理,当然也有方法的问题。后一种测算也有道理,但也有方法的问题。比如说种10亩地需要一个劳动力,肯定有一个假定,在这样技术水平条件下是这样的。反过来说技术提高了,机械化水平提高了,种一亩地劳动力就减少了。为什么跟你说这个数据,主要是方法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无论是从哪个方法算的,目前的农村劳动力里边,从农业的劳动力来看,仍然有剩余,还没有到了没有剩余劳动力了,甚至短缺的时候。

【主持人】我们又回到粮食安全。去年粮食的总量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您对今年超过或者说稳定在这个水平有可能吗?

【宋洪远】为什么提出稳粮的目标,都是基于这个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今年的粮食产量是不是稳定在去年的水平,目前分析这个事情,只能看一些因素,还很难把握。譬如夏粮,受旱情的影响,不可能增加。今年的旱情如果比去年重,肯定要受影响。所以有可能会减产。但是夏粮减产,是不是粮食的总产量就比去低,不一定,要看秋粮。也有连续性的,夏粮不好秋粮也不好。所以目前我们只能说夏粮有可能比上一年减产或者是停产。

有的时候可能是播种面积比去年大。所以有很多因素,因素摆出来大家自然就能判断了。今年从小麦的自然灾害上比去年重,但有可能今年的播种面积比去年多了。去年譬如重10亩,1亩200斤,是2000斤,今年我重了12亩,这样产量也就增加了。既有单产的因素,还有面积的因素。面积乘单产就是总产,影响单产的因素有技术的因素、有气候的因素。

【主持人】刚才谈了单产,单产里有一个因素就是科技贡献率的问题。目前,我们国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在科技贡献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还有很多潜力可挖,您对这个前景怎么看?目前是什么状态?

【宋洪远】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有两种,一种是新技术,新的技术方法,我们叫粮法。另外一种就是良种,优良品种。其实现在良种是起到很大作用的。有些是忽然有一个新的品种,忽然就把产量拉上去了。

【主持人】我们国家目前在对外战略上讲,农业也要求走出去,我们国家有很多新的农业优良品种,在这方面您有什么样的政策建议?

【宋洪远】现在优种在国际上我们国家还是比较先进的,在走出去的战略里,当然要把我们的这些先进的东西在一些地方推广使用。走出去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扩大资源,摒弃不具有优势资源的进口,扩大资源优势,有优势产品的出口。一方面是走出去,另一方面还要引进来。

【主持人】能不能列举一个品种?

【宋洪远】因为我不是搞技术的,具体的品种不是特别清楚。

【主持人】这样的战略会有的?

【宋洪远】对。

【主持人】刚才了解您对食品安全也非常关注,自去年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是大家热议的,我想“两会”期间也会引起大家的关注。您对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现状持怎样的判断?

【宋洪远】一个是对食品安全状况的关注,人们一直在热议。另外,为什么这个问题突出,还有一些客观的因素。我们要全面的分析这个问题。

目前至少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的各方面的关注,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固然有一些主观上的因素,有一些管理上的因素,甚至有一些管理体制上的因素。实际上我在这里想强调一下,还有一些客观的因素,导致大家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譬如我们在工业化快速前进的过程中,工业化推进一方面对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工业化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譬如食品添加剂技术的出现,生产了添加剂。生产之后,人们在使用添加剂的时候,如果不按要求使用,又不知道哪些可加哪些不可加。这两个一结合,工业化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让大家享受到了工业化的成果,同时正是由于工业化提供了这方面的技术,有了添加剂,使得添加剂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成为了可能。它就是一种“双刃剑”。

另外,我们在推进城市化。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化也有一个负面影响,就是排污。譬如太湖流域快速的城市化结果,使得一些污水排放增加,污染了水。用水浇了稻田,生产出来的水稻就有问题。一分析,也是城市化的影响。

三是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了,对食品的要求就提高了。过去生活差的时候,农产品供应短缺的时候,在座的各位能拿到一个苹果,管你什么苹果,管你什么质量,好看不好看,有吃的就不错了。现在你到市场上买苹果,既要看是什么品种,又要看色泽,又要看营养,又要看口感,又要看大小是不是一样。要求就不一样了,这个要求也是客观的。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实际上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他们都经历了食品安全事故高发的情况,和工业化的负面影响,城市化的负面影响,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提高,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有关系。

【主持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人们的需求不一样,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于食品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您认为这里是否有政府监管不到位,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的原因?

【宋洪远】也有管理的问题。譬如现在部门分割的体制,就会产生一些问题。现在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销售环节、市场管理的环节都是分割的,只是分出不同的部门。比如说农作物种植业,像小麦,我们实际上管的是麦秆的生产。从卖苗育苗开始到长,长到种子了,就交给粮食局了。大气的环境不是我们管的,是环保气象局的事情。土地是国土部门的。生产环节主要抓的是产品生产,加工环节是工信部来管,流通环节市场的是商务部的,质量是检验检疫局的。实际上是部门体制,就很难做到食品的一体化管理,这样对食品安全也有影响。

【主持人】要改变这种状况,您的建议是不是我们要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呢?

【宋洪远】一方面是要深化体制改革,调整职能。另一方面,在大的部门调整不了的情况下,就像您所说的要有机制的调整。像国外有食品安全委员会。

【主持人】我们有可能建立这样的机构吗?

【宋洪远】实际上也不是没有探讨和研究过,我们都提出过。对食品安全挑战比较大的,就是要抓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经营形式,这既是个管理问题,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客观性。

我们有2亿多农户,任何一个产品的生产,特别是农民,都有很多户在做这个事情。要实现标准化,要实现管理的规范化,难度相当大。你说鸡这个品种,有几千万户在养,一个是农户的分散饲养,一个是规模化养殖。这要管起来,和欧美国家的农场管理比是大不一样的。所以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多,相对分散,经营规模的大小给我们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主持人】说到根上,是不是这种经营方式跟土地制度——家庭承包责任制有一定的关系?

【宋洪远】说到相关是肯定有关系的。但我们为什么实行这种制度呢?这是根据国情定的。我们国家就是地少人多。

【主持人】由于宋先生长期在“三农”问题里做深入的研究,对农民非常有感情,最后希望宋先生能够跟农民朋友和农民工朋友说几句话?

【宋洪远】我想说的有这么几句。第一,最近特别是去年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政策,今年又发了一个1号文件,具体的政策措施已经明确,目前是各方面要贯彻落实这些政策措施。把我们制定的两农、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到农民,才能既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一句话说,我们要把对农业、农村、农民的关心、关注、关爱,把它成为“三农”和“三关”落实到我们对政策贯彻落实上,来切实的惠及到几亿农民。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相信今天的观点和话题,能够引起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深思。也能够作为他们建言献策的参考。我代表中国日报网站和新浪网站以及广大的网友,对宋先生贡献的智慧和知识表示感谢,也希望他一如既往的为农民、为农民工呼吁。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