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8日报道,从青藏铁路开工到现在,已经有五年时间了。作为负责评价青藏铁路对高原野生生物影响的动物学家,杨奇森亲自见证了这五年来藏羚羊对青藏铁路的适应过程。
藏羚羊是一种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季节性迁移濒危野生动物。每年夏天的六月份,分布在羌塘、阿尔金、三江源等地的藏羚羊会迁移到青海西部的可可西里地区,并在那里产下幼崽。八月,母羊会再和幼崽一同返回原来的栖息地。
青藏铁路正好会经过藏羚羊从三江源到可可西里的迁移路线。对于分布在三江源地区的藏羚羊种群来说,每年要跨越两次青藏线。
作为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杨奇森在结束了青藏铁路藏羚羊迁徙走廊的设计工作后,并没有停下研究的脚步,而是继续坚持观测,以翔实的数据和亲身的体验回应了有关青藏铁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的怀疑。他和研究小组成员撰写的相关文章已于4月17日发表在英国《Nature》(《自然》)杂志上。
“我们可以说藏羚羊已经开始逐步适应铁路的存在。”夏霖说。作为这篇文章的第二作者,她强调,野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不应用任何个别事例来评判。
当青藏线还属于设计阶段时,杨奇森研究员及其研究小组就已经参与了青藏铁路设计的环评工作。他们设计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条野生动物通道,这在当时为他们带来了广泛的关注。
但随后的观测结果给他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2003年,青藏铁路施工进入保护区境内。那一年,他们发现75%的藏羚羊在正在建设的工地前停住了,没有完成迁移,而是就地产崽、返回。
同时,他们也注意到,整个过程没有发生大规模地意外死亡。据此,他们推断,影响藏羚羊迁移的不是铁路,而是人类的活动。
杨奇森研究员断定,藏羚羊的迁移将在施工结束后恢复。
2004年,藏羚羊恢复了原先的迁移路线,有96%的迁移藏羚羊通过了杨奇森他们设计的野生动物通道。到了2005年,这一数字上升到了98%。
但这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夏霖说:“我们永远不能说铁路对环境没影响,但影响确实在减弱。”对于学术研究而言,通常需要20年以上的观测来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
杨奇森的研究小组在每个季节都会沿青藏线做一次巡线,考察铁路沿线的野生动物情况。在六到九月,藏羚羊的迁移季节,他们会蹲守在通道,严密观测藏羚羊的迁移习性。
在夏霖看来,青藏公路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对野生动物的下一个严重威胁。作为一条50年前修建的公路,它并没有配备供野生动物使用的通道。随着西藏的发展,自驾游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车流必然会阻碍野生动物的迁移脚步。
面对当前的观测工作,夏霖感叹:“观测这种长期的工作,只有靠中国人来做才行。你自己不做,谁来帮你啊?”
(中国日报实习记者 彭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