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洛阳白马寺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月12日报道:被誉为中印两国“总理工程”的河南洛阳白马寺印度佛殿,已经入最后的装修冲刺阶段,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将于今年4月份于公众见面并向广大旅游者和佛子开放。
由中方筹建的玄奘纪念馆已于去年上半年在印度修建完成,至此,由两国政府首脑牵头而起的佛教交流项目成果日渐明朗。
白马寺方丈释印乐大师向《中国日报》透露,从印度远道运来最后几批石材,如若可以如期到达,则此印度风格佛殿预计可以很快在春天和公众面世。
届时,印度佛殿的开放以及印度政府赠送的大型佛像开光仪式将成为2008年白马寺的头等盛世。预计,国内及印度佛教界大师们将在洛阳云集一堂,共同目睹中印佛界友好交往的历史和现世成果。
“印度风格佛殿的建成印证了中印佛界和两国政府的友好交往;白马寺的发展见证了中印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印乐大师说。
“佛教起源于印度,发展于中国。”大师说道。白马寺是佛教从印度传往中国后建成的第一座佛教寺院,也是第一座官办寺庙,至今已经有1900多年的历史,素有“释源”和“祖庭”之称,在中印佛教文化交流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有着光辉的一页,已被载入中印友好史册。新形势下,在白马寺西侧修建具有印度风格佛殿,标志着中印人民的友谊又将结出丰硕成果,对于加强两国的友好往来有着重要意义。
当被问及在过去的两年里,从佛殿破土动工,到主体工程封顶完工,再到印度大佛像的运抵,直至今日的殿内装修,方丈是否为此很操劳时,印乐大师及其平静地说:“既作佛子,当作佛事。”
此殿占地3450平方米,于2006年4月动工,10月封顶。之后等了将近一年,第一批用于殿内装修的石材终于运抵,于2007年9月开始了殿内装修。这期间,一尊重达22吨,高3.6米的黄砂岩佛像经由印度洋和东海海域运抵天津港,转而用达洛阳白马寺。
据洛阳市宗教局宗教科胡轩岩介绍,自从殿内装修开始,印方就委派一名石材专家全程指导和监督殿内的石材用法和用量。很快,另外两名印度雕刻专家也将很快到达寺内。
“所有这些精耕细作和精雕细琢就是为了使这个佛殿具有与印度本土的佛殿保持尽可能一致的风格。”他说。
据介绍,此佛殿造型设计理念完全源自印度本度的享有极高声誉的桑吉大塔。“穹行屋顶,并且屋顶外侧镶嵌很多石材,这在中国式佛殿中是完全找不到的。”他接着说。
此外,雕刻的造型,殿内的色调等均与中式殿堂有很大差异。
洛阳市旅游局的王妹婷告诉记者,此殿的建成将成为洛阳一个新的旅游热点,那些旅游爱好者以及佛子们都会再起重游白马寺的念头,来见识一下这个来自佛祖故乡的佛殿堂。(《中国日报》记者 刘巍枫 编辑 张峰)
背景:白马寺印度风格佛殿由来
据记载: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应东汉明帝刘庄的邀请来到当时国都洛阳,传播佛教文化。翌年,汉明帝敕令在国都西兴建僧院,取名白马寺。让两位高僧在此翻译佛经,传播佛学,从此,佛学开始在中国大规模传播。
1993年9月18日,印度前总理拉奥在中国访问期间,曾专程从北京来到洛阳,参观龙门石窟、白马寺、玄奘故里等,表示出对洛阳的敬慕之情。
二十世纪90年代,泰国友好人士常媛女士曾出资在白马寺建设一座泰式佛殿,开创外籍人士在白马寺建设佛殿之先河,该佛殿也成为中泰人民友谊的象征。
2003年6月初,印度驻华大使来洛阳安排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访洛时,受到常媛女士在白马寺建设泰式佛殿的启发,产生了在白马寺建设一座具有印度风格佛殿的想法。当月25日,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在北京结束一系列繁忙的外事活动后,又参观了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白马寺,为印度政府在白马寺建设佛殿打下了基础。
此后,洛阳市宗教局、洛阳市外办等与印度驻华大使曾多次接触,形成初步意见。2004年,省、市外办和省、市宗教局分别就印度在白马寺建佛殿问题,向外交部、国家宗教局请示,很快得到批示,表示同意。2004年11月,河南省省长李成玉访问印度,并就建造印度风格佛殿一事同印方也进行了沟通。2005年4月初,市外办、市宗教局又与新印度驻华文化参赞多次修改完善了《关于印度在中国洛阳白马寺西侧建设印度风格佛殿的协议》,并将该协议作为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期间中印双方需签内容之一。
应印度共和国总理辛格的邀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05年4月9日至12日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温家宝总理同印度总理辛格签订《印度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声明》,根据《联合声明》,两国政府签订了《印度在中国洛阳白马寺院西侧建造印度风格佛殿的备忘录》。《备忘录》指出:白马寺负责在其西侧提供土地用于建设印度风格佛殿,并负责佛殿的建设;印方负责提供建筑方案,并提供建设资金5000万卢比(约合117万美元),同时提供佛像及佛殿内所需的其他佛事祭用品。佛殿建成后,由白马寺统一管理,向印度朋友和国内外佛教界人士及游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