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评论员 刘式南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2月26日评论员文章:时近年底,各家餐馆,尤其是高档餐馆,格外地忙碌起来了,门前的车多得没地方停。在各个包厢里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多是拿着支票来“公务招待”的机关干部或企业经理们。公款吃喝平时也不少,但每到年关,宴请就特别多,吃得也更加理直气壮。因为这是公关的季节,联络感情的好时机。上级机关的人要请,来年拨个款什么的方便些;平级机关、业务往来单位的人要请,彼此的照应总是少不了的;单位内部各部门领导干部集中起来开个年终总结会,顺便聚个餐,也是理所当然的,一年忙到头,年底聚在一起热闹热闹,也有利于营造和谐气氛。
然而,不论什么理由,这总是少数人拿着公家的钱去吃喝,尤其是这少数人多半是有点领导职位的。对此,普通老百姓是颇有怨言的,虽然也多少觉得司空见惯了。
当有统计披露,中国的公款吃喝达到了每年几千亿之巨时,人人(包括用公款吃喝的人)都表示震惊、表示愤慨。但愤慨之余,大多数人又只是摇摇头,说声:“唉,没办法。”一旦被邀请赴筵,人们仍旧或泰然、或欣然、或勉为其难地赴之。这是因为,一方面,在中国的官场和商场文化中,吃喝是关系、是人情,不去似乎有违情理;其二,在许多人的潜意识里,吃喝已经不算是什么了不得的腐败了,比起那些大把大把地把公家的或受贿来的钱往自己兜里揣的行为来,吃顿饭简直就是清廉。
这里所说的两层考虑的确是公款吃喝难以制止的主要原因。
人们赴公宴,确实也主要不是为了要去饕餮一顿山珍海味,而是借吃饭建立或者巩固彼此间的关系。而关系所带来的种种钻政策空子的润滑效应和在法规面前相互照应的掩护效应是各方都心知肚明的。所以,说公款吃喝的饭桌是腐败的温床,这一点儿也不为过。这一顿饭对国家、对民族所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这顿饭钱的价值。
然而,比起人际关系上的腐败来,人的心灵上的群体性腐败更可怕。当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的经理们公款吃喝时不再躲躲闪闪,而变得彻底地心安理得的时候,当普通公众也对之变得麻木了、不想再抱怨的时候,那可能真是没希望了。
情况似乎正在朝那个方向发展。
所以,制止公款吃喝不能再把它看作是可有可无的“小事”了。它就是一件大事,一件当务之急的大事。从性质上说,公款吃喝和贪污没什么实质性的区别。贪污可以治罪,公款吃喝也应当治罪。这就需要立法。只要国家立法明令禁止,公款吃喝就不难绝迹。那些赴公宴的人不是常常抱怨他们的赴宴是碍于情面不得已而为之吗?法律如果禁止的话,不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拒绝的理由吗?(《中国日报》评论员 刘式南 编辑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