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日报独家
滚动新闻

专家:本地化策略失误导致跨国公司在华屡犯错误

2007-12-17 22:32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文《中国商业周刊》12月10日封面文章: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丑闻频出,大大影响了其在华声誉,这也给他们在中国这个全球发展最快的市场上所开展的业务带来威胁。就此情况,非赢利性市场研究机构三星经济研究院(SERI)携手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首席教授温伟德(Wilfried R. Vanhonacker),对跨国公司在中国所犯的错误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建议。在接受《中国商业周刊》记者刘洁与鲍婉娴的采访时,三星经济研究院院长朴胜虎(Seung Ho Park)对此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下为具体采访内容:

记者: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了跨国公司最近在中国市场上所发生一系列丑闻,请问您是如何对这些错误进行分类的?

朴胜虎:总体来说,这些错误可以分成以下八种:执行双重标准;不了解、不遵守当地法律;歪曲或篡改法规;象征性的并购;在知识产权上采取咄咄逼人的策略;管理迟钝;带走所有利润以及将中国当作实验室。

记者:您认为,跨国公司之所以在中国犯下这些错误,主要原因是什么?

朴胜虎:跨国公司在中国犯下如此多的错误,表明它们在其它地方应用的非常成功的本地化策略在中国并不奏效。

坦白地讲,跨国公司在试图实现品牌本地化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有些矛盾或混乱。他们常常采用符合中国文化符号的视觉信息,表面上实行了本地化,却对中国公众的思想观念和办事方式反应迟钝。

这些错误和误解可不是小事情。虽然本地化是有效提高跨国公司在中国经营效率的策略,但是在实施本地化策略中采取本地化行为却会对公司发展带来致命影响。

记者:请问,对于跨国公司如何避免在中国犯这样的错误您有什么建议?

朴胜虎:在许多方面,不管是中国的消费者,还是中国政府,都不希望跨国公司真正本地化。外国公司的本地化程度越高,他们身上值得学的东西就越少,而且本地不成熟的商业行为得到改进的可能性也就越小。

目前,比较流行的全球化口号就是“全球理念,本地实践”,而中国却把这个口号反向应用,变成“中国理念,全球实践”。因此,我们认为,跨国公司必须要保持全球化的面孔,而不是一味地采取“本地实践”。

“中国理念”是指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及社会规则,保持政治敏感性,使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策略符合当地的现实情况。显然,在这一过程中本地的管理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当地的管理人员能够本能地了解中国市场的细微之处。

从“本地化”这个单词的各种意思来看,跨国公司不仅需要脚踏实地地投身中国,它们也应该带来它们的思维和理念。

“中国理念”仅仅是所需全部策略中的一部分。在中国,跨国公司需要采取“全球实践”。他们的行为绝不能本地化。要想获得尊敬,赢得脸面,跨国公司需要采取全球一致的行为标准。

有趣的是,许多跨国公司把与政府高官保持密切关系当作保护他们利益的最好方式,而实际上,这种关系并不可靠。尽管“关系”确实能起一定作用,但是在跨国公司的一些本地化行为上却起不了多大的保护作用。

记者:跨国公司在实施“本地化思维,全球化行动”的战略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朴胜虎:这个战略本身似乎表明跨国公司需要具备看起来相互矛盾的管理技能。在了解、掌握当地市场的时候,公司的管理层确实需要做到“本地化”,但是在行为上他们也需要做到“全球化”。因此,他们必须拥有真正的全球化经验,对跨国公司的全球业务行为有成熟的理解。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管理人才非常短缺,而且令人遗憾的是,跨国公司目前的本地化战略并不能培育这样的人才。

记者:您认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何?

朴胜虎:如果跨国公司能够监管好自己,对中国当地的法律和文化规则有敏锐的意识以及较高的敏感度,能够深刻地理解“面子”这个概念,在较长的时期内他们在中国还能获得成功。在中国,你能因为你的身份而获得声望,也能因为你的所作所为而轻易失去声望。

(《中国日报》刘洁 鲍婉娴 编辑 刘伟玲 张峰 童猛)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