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22日报道:随着三峡主体工程建设已进入后期阶段,即将进入“后三峡建设”时期,三峡库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成为当前和今后三峡水库管理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昨日接受《中国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三峡办正会同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交通部、农业部等其他国家部门,以及湖北省,重庆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三峡生态工程环境建设与保护试点示范项目,以期探索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建设管理模式,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积累经验,以便推广。
目前正在着力推进 “7+1”专项计划包括7个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试点示范项目(包括消落区治理、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支流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库岸带生态屏障建设、农村截污、城镇截污、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外加1个对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进行效能评估。为全面实施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探索出新途径。
具体来说,这些试点项目包括上海和湖北宜昌的中华鲟保护工程,云阳生态屏障示范区建设,三夏库区测土配方区域示范项目和三峡库区船舶流动污染源治理示范等。
随着示范试点项目的实施,相关部门将摸清支流水华发生原因及治理方法;三峡水生和陆生珍惜动,植物得到有效保护;库区城,集镇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进一步提高;库区生态农业得到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村,减少面源污染。
随着三峡工程在2009年竣工,所有试点示范项目将在2009年以前完成。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由于采取了有效治理措施,目前三峡库区乃至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都取得了重要成效,有的现实情况甚至比预期还好。
三峡库区在建坝蓄水以前就一直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家投入大量防治专项资金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了有效治理。截至目前,治理项目进展顺利,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得到有效控制。156米水位蓄水以来,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和因灾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事件。
他进一步强调说,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既要建设一流的水电工程,也要创造一流的生态环境。
三峡工程自1994年12月14日开工建设以来,始终按建设计划健康有序展开,并不断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
三峡移民顺利搬迁安置122万人,稳步推进,进度总体超前。
同时三峡工程投资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静态投资可控制在国家批准的概算之内,动态投资也可控制在预测范围之中。截至2007年9月,枢纽工程累计完成静态投资457亿元,输变电工程完成静态投资286亿元,移民工程完成静态投资380亿元,分别占国家批准概算的91%、89%和95%。以上三项工程投资再加上政策性新增投资和移民调规调概资金,按1993年价格折算,共完成静态投资1153.47亿元,占国家批准概算的92%。
(《中国日报》 记者 吴姣 编辑 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