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日报独家
滚动新闻

万圣节传统——恩惠,而非捣乱

2007-10-31 15:56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0月31日报道,10月31日是西方传统的万圣节,《中国日报》刊登了来自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讲述这个传统节日在当今和英国发生的变化、以及我们对待它的正确态度,全文如下:

万圣节要到了,我上周在一家饭店被一群孩子围住要钱。我就对这些小鬼说,如果在10天内他们穿上万圣节的装扮来敲我的门说“不给糖果就捣乱”,我就给他们每人一块巧克力,但是今天不行。

八年来,我一次次失望地看着低劣扭曲的万圣节版本在英国上演,美国人也因带来这些“陋俗”备受指责。去年,英国警察通告居民不准继续“不给糖果就捣乱”,并警告孩子们不要按门铃吓唬邻居。

但这对美国人就是无稽之谈:除了华盛顿州的那些夜夜恐怖的内陆城市外,万圣节并不意味着恐怖。没有美国人会在10月31日那天出门旅行,因为谁都不想错过孩子们穿上万圣节服装的可爱模样。

所以,我想给那些真正想了解万圣节的英国人一点介绍:什么样的万圣节能称得上是成熟而富有魅力的节日?无疑这些风俗传统和我小时候已经不同了,各地的情况也不一样;但几年前我3岁的小侄子一起出去要糖果的时候发现,原来的风俗似乎依旧。

习俗一:只有10月31日是万圣节。在其他日子要万圣节礼物和在12月13日要圣诞节礼物一样不可理喻。

习俗二:现代美国人认为万圣节是属于3岁到10岁小孩子和那些爱他们的人。大点的孩子有时候会追求粗野,少数甚至造成暴力和危险,但大多数还是无害的恶作剧。但这些都不是万圣节的核心传统所追求的,实际上,那些在万圣节厮打的年轻人如果在平时这样很可能会被警察逮捕。

习俗三:服装是万圣节的必要条件。难以想象在美国谁愿意给不穿万圣节服装的孩子们糖果吃。试试穿着便服跟着路人去要钱,看会发生什么。这不叫万圣节而是抢劫。

习俗四:进行万圣节的场所主要是孩子多的居民区,而不是在公共场所。门廊或窗户上挂南瓜灯的房间都在欢迎孩子的到来,自然警察也就管不到这里了。

习俗五:“不给糖果就捣乱”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请给我些糖果”。当然这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免费的。尽管这句话历来就带着威胁:如果不给糖果,就在你的房里捣乱,但没有人会拒绝,就不用担心什么捣乱问题了。如果你不想给糖果,就不开门。孩子们也不会报复,他们自然跑到下一家去了。

习俗六:说“不给糖果就捣乱”时,友善的人会称赞你的衣服,给你准备好的一大块巧克力,但肯定没有零钱。一些烦人的家伙会给你苹果,我还记得一个老太太给过牙刷。

这就是万圣节了。在10月31日的几个小时里,孩子们穿上万圣节装,跟着他们的爸爸妈妈,敲那些挂南瓜灯的邻居家的门,说:“不给糖果就捣乱?”捧回一堆巧克力和糖果。行为不端的大孩子和青少年就会惹上麻烦。我理解为什么英国人想颁布法律来禁止这些危险的行为了。

人们对美国文化舶来品的反感比比皆是,认为美国在用堕落的行为侵蚀着民主的伊甸园。如果你们的万圣节是一个充满着暴力,威胁和丑陋纵乐的十月,请不要怪美国。

(作者莎拉·丘奇维尔系东英格兰大学美国文学和文化资深讲师, 编辑 张峰 编译 霍默静)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