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中国日报独家
滚动新闻

在当代中国行走和搭车

2007-09-14 15:34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英文《中国日报》9月14日报道:北京和整个中国的发展正在吸引外国人越来越多的目光,他们对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百姓生活中巨大或者细微的变化都有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思考;对于“身在此山中”的中国人来说,他们的文章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角和新鲜的思想。来自印度德里市发展社会研究中心的副教授及研究员阿尔文德˙辛格就对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印象深刻,他喜欢别人叫他“阿里巴巴”,他知道中国人把步行称为乘“11”路车,他把自己生活、行走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中国大城市(北京)与新兴城市(廊坊)里的感受写了出来,刊登在《中国日报》国际言论版,全文如下:

尽管 “11路”车(在中国,就是步行的意思)不为人们推崇,整个夏天我还是乘坐“11路”穿梭于北京城。直到一天早上,我才决定乘公交车出行,单单是想体会一下这种感受。不过,问题是我不知道该去向何方。

一位女士,一身蓝白打扮,站在天安门东侧的小摊后面。她注意到,我正拿着一张褶皱的北京地图愁眉不展,于是向我投来深深同情的目光。我别无选择,只好走上前去,向她寻求帮助。当她问我要去哪里的时候,我就像一个迷路的孩童,回答道:“马驹桥。”其实,这只不过是我为自己编的一个目的地而已。

数天前,在我离开北京去往廊坊的路上,我就注意到在马驹桥附近进行着一系列十分有趣的典型郊区活动。那时,我就告诉自己,我还会回到这里。

我喜爱市郊,郊区城镇特别是新的城镇、城市和城市小区。在新建的中国城镇,空气格外清新。这里土地广袤,空间开阔。新生的自由市场不仅利于新居民的生活,也让购物者和文化人同样地精神愉悦。过去的二十多年来,许多中国城市的重建都在朝着城镇化的方向发展,并在乡村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城市风貌。所谓城镇化,即有计划地向城市的边缘扩展。几乎中国所有的省都在经历城镇化,而不仅仅是省会城市。在过去的十到二十年中,北京城本身的扩建规模非常得惊人。当然,既然这块土地属于中国,中国人就有权这么做。不过,我们不能忽视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的精心设计和一个正在走向现代化的文明古国所焕发出来的迷人的景致。中国人在建设新城镇方面高瞻远瞩,并非是仅仅改造旧城区。他们选择向城市投资,是因为他们目前已有财力这样做了。纵观历史,如果说大英帝国将殖民盈余投入乡村建设,法国投入城市发展,那么中国似乎将其巨大的剩余财富投入到城市化进程中来。

总而言之,比起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前半叶的西欧和北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似乎更加高效,更具规模。

中国多年来的城市化气息让我走访了无数城镇——它们在这个泱泱大国中或古老、或新兴、或位置偏远、或地处中心,这也促使我第三次来到廊坊。这个京城外的年轻小城,不断地带给我惊喜。我认为,廊坊是今天中国最好的新兴城镇。有趣的是,北京和河北起先都不愿意将其划为自己的管辖范围。而今,廊坊作为所有环绕北京城的河北境内小市之一,日益引人注目。相形之下,像涿州,香河,甚至保定都好像在走下坡路。正如中国许多其它的新建城镇一样,廊坊由一个农村发展而来。如今,它建设良好,市容整洁,管理有序,这种势头看来会一直延续。如果深圳是中国的南部奇迹以及大陆的“香港”,代表着中国城市化的远大目标和孕育新兴大都市的美好理想,那么廊坊就是点缀着中华大地年轻小城的杰出代表。当我告诉北京朋友自己步行前往并环行北京西北角的望京时,他们不会认为我发疯,但肯定会笑话我(的痴心与执着)。

目前,我已经沿着地铁八通线走了很远,八通线主要运营在管庄,八里桥和果园附近新型公寓的沿线,其中有些公寓被命为“鹿特丹”、“西雅图”和“多伦多”等诸如此类的名称。同时,我明白了从和平门到丰台,就是意味着到六里桥。好玩的是,我已经在大兴逛了几个小时,居然还在问如何去大兴。像望京和八通线沿线这样的新兴城镇肯定会有美好前景。可是,像丰台和大兴这些旧城区则境遇堪忧,它们或许迟早会面临类似北京胡同那样逐渐消亡的命运。

北京城是独一无二的。相较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中国人似乎把更多的资金投入了北京。北京,作为中国几百年来王权的中心,如今代表着全新的中国及其无尽的力量。毋庸置疑,上海无论如何发达,如何高雅,如何光芒四射,它始终只是一个商业中心。有趣的是,中国历史上,人们似乎总是将权力中心与商业和工业划分开来。谢天谢地,随着08年奥运会的临近,北京的建设已经初见成果。长久统治北京道路的小红出租车已经销声匿迹。事实上,整个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已经得到全面整顿,便捷的公交车、出租车以及开通新路线的地铁即将投入运营。在崭新华美的高大建筑物之下,胡同正在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胡同的名字以拼音形式出现,用来为游客指明方向。同时,为方便人们游览胡同,人力车会分布在适当的地方,特别是像前门这些主要胡同景点的周围。且不说北京物质生活的巨变,它在城市素养上的改变也着实令人赞叹。现在,北京成为了一个精心打造后的新城市。过去的十年中,我经常参观这座城市。不过,这一次,我觉得北京更加高雅华美,整齐有序。

这位白蓝打扮的女士说,我可以先乘9路再转乘976路公交车去马驹桥。她不仅给我指了去汽车站的路,还让一个男孩陪我一块去车站等车,以确保我坐对公车。她还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用中文写着:我要去马驹桥,需要在离9路终点站最近的地方转乘976路车。上车后,我面对着好奇的众人,笨拙地站在一个角落里,试着把纸条递给女售票员以说明我的目的地。天开始下雨,我记不清那天是否乌云密布。当9路公交车到达终点站时,乘客们连忙下车,跑去避雨。不过,售票员没有让我离开,她让我稍等片刻。然后,她冲进雨里,拿回一把伞。不仅如此,她还陪我一路走到976路车站,大概有半公里远的路程。雨渐渐小了下来,我们到达976路公交车站,她和我一起等车,撑着伞目送我离开。我想,对外国人友好是要有限度的,但在中国,这种限度并不存在。有一点很有意思,我在中国一直被称作“阿里巴巴”。由于中国人经常把我这个戴着头巾、留着胡须的锡克教信徒误认成伊斯兰教徒,近两年里他们还会间或低声戏称我为“本·拉登”。我非常高兴“阿里巴巴”的称号能够一直延称下来。我并不介意他们忽视锡克教,只要他们一直叫我阿里巴巴——这一让我感到无比温暖的称号。现在,我回到了德里的家,可我心在北京,魂在廊坊。(编译 张胜昔 裴培  编辑:肖亭)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