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国日报》评论版将于9月13日刊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崑的文章,指出中国非常希望借助APEC这一平台在促进亚太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全文如下:
今年是胡锦涛主席第五次出席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每次都成果丰硕,足见中国对APEC这一地区合作平台的重视。中国广泛、积极、富有成效地参与APEC等地区合作机制,被国内外一些知名战略家视为“中国大战略的成功组成部分”。
APEC在中国参与的诸多地区合作多边机制中具有如下重要性:一是跨度最大,范围最广,多样性最强,它横跨太平洋,涵盖东北亚、东南亚、北美、拉美和大洋洲,未来还有可能加入南亚,目前的21个成员充分体现亚太多样性。二是历史最长,从1989年创建至今已经18年,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则兴起于1993年,是亚太地区各种峰会的老资格。三是层次最高,多为国家元首参与,增加了领导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四是强调成员平等,轮流主办,能充分调动成员的创造性,积极性,自主性。每个主办国都有直接引导APEC走向的可能。
但在许多学者和官员看来,APEC的缺陷几乎与它的优点一样多:一是亚洲地区越来越多的合作机制冲击APEC。十几年来,各种层次的区域合作蓬勃兴起,尤其是10+3与东亚峰会的兴起被认为正在削弱APEC的作用。二是组织成员越来越多。APEC从1989年成立时的12个成员,发展到21个。眼见10年期限已到,扩收新成员的任务又来,目前印度等重量级国家申请加入该组织。三是目标越来越宽泛。APEC最早的功能是经济合作论坛,但它不断“安全化”。四是议题越来越多。峰会、部长会、高官会、各级别的工作会不断,来自各领域的新鲜建议不绝。大量新议题尚未充分讨论和落实,更多的“新新议题”扑面而来。五是APEC的缓慢进展不能满足其所承载的过高期望。因此,很多学者都认为APEC是清谈馆,不可能实现机制化,没有任何实质性成果。六是目前欧洲、美洲、亚洲的地区合作都进入反思期和调整期,APEC进程自然也受到影响。
由此可见,APEC的自身发展有深刻的矛盾性。一些学者甚至认为APEC正在走向衰亡,但笔者更倾向于中国应继续推动APEC进程。因为APEC广泛、松散、平等、非强制、自愿等原则最适合亚太特色,也最适合全球化的特点,也最有利于中国。
首先,APEC是中国提供亚太思想的平台。APEC能让中国以全球视野关注亚太,在充分考虑亚太利益的情况下提出中国的亚太思想。江泽民同志曾多次与会,提出多种符合时代特征和亚太特点的思想。胡锦涛主席五次出席APEC会议的演讲,也提出合作共赢、中国的发展是亚太的机遇,和平发展、和谐亚太、可持续发展等为亚太所接受的理念和思想。
其次,APEC是中国提出亚太主张的平台。中国已经学会借助地区合作舞台增信释疑,表达主张,推进合作。胡锦涛主席在今年的APEC会议上更是就当前世界影响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会议的《悉尼宣言》纳入中国关于森林恢复与管理网络的倡议。这就使中国的倡议转化为亚太共识和亚太利益。
第三,APEC是中国协调各种地区合作机制的平台。APEC既包括中国,也包括美国。随着东亚合作的兴起,美国越来越担心被排除在太平洋之外,因而于去年APEC峰会上提出亚太自贸区的设想。但包括WTO总干事拉米在内的许多人士都认为,亚太自贸区不现实,一些APEC成员甚至明确反对。胡锦涛主席在会上强调“建立亚太自贸区是个长期的、逐步的过程,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清楚。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努力,继续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并就有关问题包括亚太自贸区的远景问题进行研究。”这表明中国对亚太自贸区的一种走中道的看法,既看到它目前的不现实性,又在积极为它长远实现创造有利条件。以中国的分量,做这种协调性工作,有舍我其谁的气魄。
胡锦涛主席提出,“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参与亚太合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尽管APEC面临多种困难,但它仍发挥着连接太平洋合作的使命,中国应与其它APEC成员一起继续努力在这个平台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