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中国日报》8月17日报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当前的高物价主要是由于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和消费者购买力引起的,我国已经进入物价相对比较高的一个周期。
林教授认为不断攀高的食品和肉制品价格是此轮物价上涨的诱因;但他表示,粮食和肉(猪肉)价格供给会很快跟进,价格上升趋势会很快得到遏止。“但是我们已经进入而且还将物价比较高的时期, 并且这个周期会持续一段时间。”
林教授认为我们目前的物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成本驱动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沿海地区,由于高级技工的短缺,劳动力成本每年在以20%的速度上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幅度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消费品价格的上升。
林教授还认为不断增长的城乡居民收入也刺激了消费,同时对物价水平的上升有所贡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4.2%;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13.3%,出现了若干年来少有城乡居民收入同时超过经济发展速度的情形。
另外,林教授认为中国自2003年出现的产能过剩现象已经得到缓解,这种趋势会传导到消费端,从而在一定周期内会增加物价上升的预期。2003年,我国16大类产品中有12类全面过剩,物价是负增长;而现在物价成负增长的产品已经减少到6类。
在评价目前宏观调控工具选择时,林教授认为“我们要相机使用利率工具;如果目前投资过快的趋势得不到遏止,就要加息。”
但是,对于如何保障我国经济长期的平稳较快发展,林教授认为应该推行“组合拳”,采用市场,法律和行政并行的方式。
林教授建议政府应该根据宏观调控的进展,适时更新产业目录,提高调控产业企业投资门槛。
他建议要提高企业自有资金的比率,以降低银行的风险。“我认为将自有最近比率提高到30%左右是比较合适的。”
但林教授说:遗憾的是,目前银行贷款对很多行业基本没有企业自有资金门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