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德罗·雷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30年

2012-12-19 10:49:11 来源:中国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始人佩德罗-雷诺清楚地记得30年前刚来北京时的情景。当时他便敏锐地意识到了中国巨大的增长潜力。

北京的景象总能让他想起自己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度过的童年——上世纪40年代末期,那座城市正在经历大萧条和战争之后的巨大工业化转型。

他清晰地记起曾经看到路边的烟冲冒着滚滚的黑烟。人们穿着蓝绿色条纹的工作服。夜市里的人们摆摊卖着各种街边小吃。

“我被当时眼前所看到的一切所鼓舞。”雷诺回忆说。

“我坚信中国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你看,如果当时的西班牙做到了,这个国家也可以。”

“这些都激发了我将自己投入到在中国的教育事业,”雷诺站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的楼顶平台上回忆到。这个校区在20年前还仅是一片巨大的农田。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这个西班牙人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是那样的陌生。他觉得通过开办学校可以让他更快地熟悉中国。

这样的决心让中欧如今建成了在上海和北京的校区,并且还有在规划建造中的广东深圳校区。每年招生人数达到1000人。

中欧的雏形其实发源于雷诺1984年在北京开办的一个小型的、两年制的工商管理硕士培训课程。

当时他便意识到,方兴未艾的市场经济会催生大量商业管理方面的需求。

尽管这个过程开始的很艰难,进展也很缓慢,但雷诺和他的伙伴们仍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经历寻找任课导师,终于组建了一个学术委员会。

他充分利用自己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期间获取的资源,并接触到了欧洲顶级商学院的教授,例如来自西班牙的IESE和法国的INSEAD.

“当我们发现项目进展得卓有成效时,我们就决定继续扩展,” 他说。

“当时我们想找到更理想的合作伙伴,能够让我们以我们想要的方式继续发展下去。”

后来,学校获得了欧盟的资金资助,上海市人民政府也给予他们在浦东新区的一片空地用于建设。1995年,学校在上海建起了第一所校园。

“你可以说我是学校的创始者,但是如今取得的成功全都归结于我们的团队。这是一群有激情、有理想的人们,我们白手起家但是却能取得如此的成绩。”他笑着说。

即将成为中欧新一任副院长兼教务长的苏理达(Hellmut Schütte)教授说:雷诺教授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传授给他人,而且因为他谦卑亲和的特质,他特别愿意与人合作,才得以完成这样一个伟大的工程。

雷诺说:当时我们为这所学校起名为“中国、欧洲、国际、工商学校”,意味着我们坚信中国一定能在世界舞台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编辑: 许银娟 标签: 佩德罗-雷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