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日本经济依赖“中国因素”
近日有不少媒体人士质问“日本经济真的严重依赖中国吗?”首先请问这些作者对日本是否属于外向型经济理解几何?日本崛起如果不是依赖出口,则美国主导西方五国签署“广场协议”,自1985-1995持续诱导日元大幅升值,所为何来?且2008年以来日元再次升值至今仍徘徊在高位,又是何道理?
其次,在日本经济总量之中出口占比低就等于日本经济不依赖出口吗?未免过于简单!请问日本经济2003-2008年的经济如何走出10年泥沼?如何能连年复苏、保持增长?难道不是中国需求因素拯救?反倒是日本消费者自救?
其三,“2011年日本统计,日本对中国直接出口占日本经济比重2.47%,与从中国进口占中国经济比重2.45%,几乎相当”的分析,当即得出“两国相互依赖程度相当”的结论是否过于片面?请问作者是否知道日本对中国迂回出口?以及迂回出口规模有多大?是否知道在日本讲“东亚分工体系是何含义”?
总之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有必要加以认真研究。在此笔者试图分析、解释一些中日两国经济现状和相符依赖度分析,希望供大家参考。
一、日本经济出口依赖度分析
日本经济自上世纪建立“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之后,其相应配套的鼓励出口、抑制进口、排斥外来竞争的一些列政策措施至今几乎没有改变。上世纪50年代初至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经历了高速、中速增长,达到辉煌顶点。在日元大幅升值的市场机制调节下日本出现投资过剩、设备过剩、就业过剩、生产过剩。调节过剩经济使得日本“失去十年”。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崛起,并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强劲的外部需求再次拉动日本经济走出泥沼,并实现持续复苏。
此次日本经济复苏外向型经济特质表现为:首先外需、出口增加,带动日本企业对设备的需求增加和带动下游对材料的需求增加;其次,制造业从上游到下游,产品制造产业链从初端到终端,日本制造业呈现从局部到全局的逐步复苏、逐步恢复经营的态势。企业经营收入增加,进而利润也增加,企业可以给员工发放更多薪水,员工可以更多消费,于是日本从生产到服务,从制造到消费出现全社会经济复苏。换句话说,在日本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运行时,出口是第一动力,投资是第二动力,消费则是带动经济增长第三动力。第一动力是原发性动力,投资和消费是后续性动力。没有原发性动力,日本经济复苏不可能启动。所以,对日本经济依赖出口的理解静态化是脱离实际!
二、日本对中国出口与“东亚分工体系”
日本对中国出口存在多条途径。首先日本对中国有直接出口正如两国统计所示。其次日本对香港、台湾、韩国直接出口,其中相当部分迂回到中国大陆。在迂回出口中,日本生产材料、关键零部件,港台韩出口配件,然后到中国加工、组装,完成最终产品。查看日本对港台韩存在巨额贸易顺差,而韩台对中国大陆存在巨额贸易顺差即可理解。在日本将其解释为“东亚分工体系”。实际上美欧企业也有购买日本工业设计、材料、关键零部件,然后在中国组装,再出口到美欧。所以现在“东亚分工体系”已经演变为“辐射全球的分工体系”。日本借助东亚分工体系,分散出口产能,减少贸易摩擦,却将“贸易摩擦火种”埋在中国,如今引发中美、中欧贸易摩擦不断升温,其中也有日本隐含的出口也在增加。所以,前期,日本迂回出口有利于中国扩大出口,积极作用一目了然,后期日本迂回出口对我国贸易摩擦升温的负作用也在增加。
以笔者分析,日本对中国直接出口加上迂回出口占日本出口总额估计在30%。
三、中国对日出口沾日本企业“光”
中国对日本出口不是简单对日本市场依赖。其中60-70%是由日本企业经营,如在中国加工后返销日本。所以,中国对日本出口之所以能够大幅持续增长,其中主要是日本企业在发挥关键作用。中国对日本出口不过是形式,是沾光,而日本企业在其中得到绝大部分实惠。
四、日本经济“重病缠身”
自日本购岛、挑起事端以来,中日贸易受到很大冲击,日在华企业被日本政府挑事拖累,业绩堪忧。事实上,中国政府已经反复强调保护在华外企包括日本企业的合法权益。
温总理多次表示,所有在中国投资注册的企业是中国企业,他们的产品是中国产品,他们应该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也包括日资企业。
假如此次日本经济复苏因为挑起岛屿争端受到拖累,而在此陷入衰退,庞大的日本经济绝不是因为中国而倒地。中日贸易受到冲击不过是“压倒日本大象的最后一根稻草”。日本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欧债危机和美欧操纵日元汇率保持高位等才是导致日本经济再次发生衰退主因。
(金柏松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