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存最古老单层亭式石塔四门塔进行新一轮大修

2012-05-09 20:48:50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层亭式石塔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大修,让这个1400多年的人类遗产能继续矗立。

作为神通寺遗址的一部分,四门塔是一座建于隋朝的舍利塔。1961年它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座落于山东省济南市郊区的青龙山下,四门塔俯瞰呈四方形,高15.04米,每个边宽7.4米。每一面有一扇带拱顶的门,由此得名。

金字塔形的塔顶由一根塔心石柱支撑,石柱的四个面分别有一尊佛像。塔顶由23层叠涩石和塔尖组成。

“这次修缮的任务是解决塔顶漏雨,防止对佛像造成损害,”四门塔文物保管所副所长王峰说道。

四门塔在50年代初和70年代初接受过两次大的修缮,主要是解决塔基沉降、墙体开裂和塔顶风化。

“70年代的那次修缮相当成功,40年过去了塔依然很坚固,”王峰说。“但是防水没有处理好。”

70年代的修缮使用了水泥砂浆进行勾缝,但之后逐渐脱落,后来又用沥青进行了修补。

“沥青是刚性的,老化之后容易开裂,”山东省文物保护中心设计一室主任唐洋说道,他也是此次修缮项目的负责人。

“使用沥青来勾缝在当时还处于探索阶段。这就像是一种新药使用后被证明有一些副作用,”王峰说道。

漏水的另一个原因来自于塔顶内部的填充物使用了砂浆砌毛石。

“砂浆会形成孔洞从而造成了渗水,”唐洋解释道。

修缮工程今年2月开始实施。塔内所有佛像都用毛毯和塑料布包裹起来。塔顶整个被拆下,每一块叠涩石都编了号。

“每一部分都很大。塔尖下面的两块基石每块都1吨重,光是把这两块基石搬下来就用了将近一天,”王峰回忆道。

项目负责人唐洋说塔顶重新砌上去时将会使用原始石材和传统工艺。

勾缝将使用三合土加鸡蛋清加糯米浆。填充物的粘合剂将使用比例为3:7的掺灰泥。这样就不会开裂。

住在四门塔风景区入口旁边的石匠梅兴武认为这是非常对的举措。

“传统工艺已经经过了一千多年的检验,应该被遵守,”他说道。

他的父亲梅殿龙也是一位优秀的石匠,曾经参与1972年四门塔的修缮工程。一部分塔尖就是他做的。

1997年塔心柱东面墙的阿閦佛的佛头被盗。2002年佛头被追回并送返四门塔时,梅兴武作为修缮小组的一员把佛头粘回了佛身,接缝几乎看不出来。

“这么多年来四门塔几乎没怎么变,这很好。修缮只是为了让它更坚固,”梅兴武说道。

1973年在塔心柱里发现了一个石函,里面装有一个彩色铜函,存放的是佛舍利。同时发现的还有三角石梁上方一块石板上的刻字“大业七年造”,明确了塔建于公元611年。

此次修缮中也在塔顶发现了一个石质花瓶,里面是一个瓷瓶,装有图纸和文档。

“这是1973年修缮结束时放置的修缮记录,”王峰说道,并提到这次有可能还会放置。

“这次的修缮可以保证四门塔至少50年无虞,”项目负责人唐洋说道。

此外,四门塔不远处的两处明代景亭也在修缮当中,预计5月底完成。接下来是对一处唐代石基上的浮雕进行修复。

还有刻有210尊唐代佛像和43处铭文的千佛崖目前也出现了风化和雨水侵蚀。四门塔文物保管所正在制定相应的修缮方案,计划等国家文物局批复以后于2013年开始实施。

1997年3月7日晚,位于四门塔内塔心柱东面墙的阿閦佛头被盗。

“它是四个佛像里最精美的,”四门塔文物保管所所长刘继文说道。

1999年案件告破,但是佛头依然下落不明。

之后佛头终于现身于一场海外拍卖会并由台湾佛学大师圣严法师(1930-2009)的弟子们购得。佛头之后赠与圣严法师创办的法鼓山文教基金会,并陈列于该基金会位于台北的佛教历史文化博物馆。

2002年7月刘继文与考古学家刘凤君受邀到台湾确认了佛头就是四门塔丢失的阿閦佛头。2002年12月17日,圣严法师亲自护送佛头回归四门塔。

“佛头回来了,但是还是有关于这些佛像的谜题没有解开,”四门塔文物保管所副所长王峰说道。

佛像基座有题记出自公元544年,也就是东魏时期。这意味着这些1.4米高的佛像比罩在它们外面的隋代四门塔早了 67年。

“塔不太可能是佛像放好之后再建的,那样会对佛像造成损害。而且四门塔是专为存放舍利建的,而不是为佛像,”刘继文说道。

“但是另一方面,把这么大的佛像移进塔里也不太可能,”他继续说。

考古学家刘凤君通过对同时期别处佛像的造型特点进行研究得出了一种可能的结论。

“塔和佛像应该是建于同一时期。石刻题记提到的时间有可能是指其他东西,”他解释道。

(作者:张子轩 编辑:陈璐)

编辑:陈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