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经路上领略现代拉萨

2012-05-02 21:15:52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低声诵着真言,次松夹在朝拜者中并反复在满是佛像雕刻的石壁前磕着长头。虔诚的她确保每次伏地祈祷额头都触到地面。

一生见证了西藏变化和生活不断改善的66岁拉萨居民茨松说她每天的转经不是简单地念一念六字真言。

“生活变得一天比一天好了,我非常感激!我感到幸福就像高原的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们,”刚磕完长头的次松一边整理衣角一边笑着说道。她挽着红绳的灰白发髻下,汗珠从布满皱纹的额头上冒了出来。

与在拉萨生活了60多年的次松一起环绕拉萨街头,宽敞的路面、一幢幢富有西藏特色的商场、学校、医院的建筑,一片片绿化带,所到之处,她都能讲出一段故事。每到一处,讲到这些变化,次松的脸上常流露出欣慰和自豪的表情。

“现在我要祈祷的,就是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与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她说。

像许多其他拉萨市民一样,转经是次松生活的一部分。在拉萨,常常能见到他们绕着城转经礼佛,磕长头,拨动经筒……。

次松十五年前开始转经。对她而言,往往是大清早就开始,走上大约四小时,途中会花另外三个钟头在当地特色的茶馆中休息喝茶。

次松说,转经对她来说不光是重要的信仰活动,也是难得的日常锻炼和放松,并声称这些年转经让她的身体状况大为改善。

次松转经时常常哼上一小段藏戏,让自己乐呵乐呵,也逗转经的同伴开心。尽管在拉萨转经者往往是中老年人居多,其中也不乏年轻的面孔。

“转经就是一面镜子,”次松微笑着解释说。“从前的空闲时间跟现在没法比。如果我还像从前一样为了生计负担所累,我哪有心思每天转经啊!”

“转经的人们总是要去甜茶馆里坐坐、喝喝甜茶的,”次松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我们都爱在那儿放松一下。”

在转经的高峰时间,拉萨街头的茶馆里往往挤满顺路喝茶的转经者。作为常客,次松也知道在那儿自己少不了能碰到几个老熟人。

与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拉巴次仁是次松大妈在茶馆常常碰到的一个转经的同伴。59岁的拉巴次仁是位退休木匠,一个月有大概1300元退休工资。他介绍说,自己正与妻子筹划一趟朝圣之旅,今年迟些时候去青海的塔尔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和山西五台山朝圣。

拉巴次仁的妻子也是位退休工人,从地毯厂退休后能拿两千多一月的退休工资,如今家里生活已相对宽松。

目前,唯一阻碍拉巴次仁旅行计划的是他繁忙的居委会工作。他是居委会小组长,长期来也是唯一的成员。

“最近我有了位同事了,高兴得不得了。不久我就可以请个假了,”他说。拉巴次仁说,近年来西藏与祖国其它地方日益紧密的联系让他印象深刻。

他24岁的女儿次珍大学毕业后在拉萨东部墨竹工卡县某村当村官,所在村里一个五岁小男孩得了脑萎缩,三月下旬次珍刚带着小孩去了四川成都做更好的治疗。

由于小孩家庭经济紧张,当地县政府一次性向其提供了五万元的补贴,拉巴次仁介绍说。

“这在以前是没法想的,”拉巴次仁说道。他回忆,曾经落后的交通条件和沉重的经济负担让许多西藏农村居民有病难就医,更别说去千里之外的内地医院医治。

“现在我们的生活改善了。西藏交通也改善了,”拉巴次仁感概道,并补充说他正考虑是坐火车还是飞机出行。说到这,这位憨厚的藏族大哥便回忆起1992年时他在北京待过难忘的七个月。――那是他迄今唯一一次去到西藏以外的地方。

“想起来啊,那时候去北京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遥远的梦想呢。我们当时坐飞机去的,”拉巴次仁回忆说。

和其它一些藏族匠人一起,拉巴次仁当时是被邀请去北京为中华民族园建造拉萨大昭寺模型的。如今,他非常希望重访故地,去看看自己二十年前的作品,他说。

年轻人的机遇

坐在茶馆的长凳上,58岁的扎桑一边手摇经筒一边介绍起她的家庭。

“我现在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我两个女儿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扎桑笑着说。她自小生长在西藏的农牧区,没有受过教育。与丈夫结婚后,扎桑来到拉萨。

扎桑的大女儿结婚后与丈夫经营一个小店。而扎桑从西藏大学毕业后在日喀则地区工作的28岁的二女儿则让她尤为骄傲。

“她没让我们失望,”扎桑笑着说。她很庆幸当初自己不顾生活困难也要送女儿上学。扎桑的丈夫是个体力劳动者,以前的工资水平比较低,两口子把他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如今丈夫工资涨了不少,家里的情况也比以前已经好多了。

“我女儿很体贴,跟她爸爸说如果不想工作了,随时都可以回家来休息,她说‘我养你们’,”扎桑说。

扎桑补充说,好几个她的邻居小孩都是大学生了。“现在的年轻人受教育比以前好多了。这也让他们更容易找到好工作,有个好的未来,”扎桑说。

艰难时日成往事

转经结束次松回到家里,呷着酥油茶坐在沙发上休息。次松一家四口住在三间小屋子里。这套房子是当地政府八十年代提供的,每年的房租只需要200多元。

客厅的天花板和墙上画着复杂精致的传统装饰画,色彩鲜艳。这些都是她儿子自己画的,次松带着骄傲口吻介绍说,她的长子强巴平措曾学过绘画。他还把家里房间都铺上了木地板,这让次松大妈的关节痛在冬天舒缓了不少。

“这对宽裕的家庭根本算不上什么特别的。但他是省吃俭用,自己亲手做的,”次松说。她说自己儿子虽然沉默寡言,但总会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她的孝心。

次松常常跟她的孩子们说起自己儿时的故事,也总不忘表达对现在难得的美好生活一份感激之情。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之前,次松的父母都是“三大领主”的农奴(三大领主主要指官人、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那时,家住在拉萨布达拉宫附近。

“那时候,我们是不允许随便走动的,更别说去转经了,”次松回忆说。“那时候,即使是最破烂的衣服我们也是补了又补。过的是吃不饱的日子,东西又难吃的很,那不用说。但为了不饿死,我们还得吃。”

在随后的日子里,次松见证了拉萨的飞速发展。同时,她也为自己能贡献一份力而异常自豪。

次松18岁时成为了一名建筑工人。六十年代拉萨机场建造的过程中,她整整在那工作了两年。

“那时没有机器。那么大的石头,我们都是用身体背的,”她笑着回忆道。“但工作时我都是乐呵呵的。我那时候很年轻,什么苦都不怕。作为一个自由的公民为新社会的建设做贡献,感觉很愉快。”

在那里,次松也认识了她的丈夫――一个工友――后来有了四个孩子。前几年丈夫去世后,次松一直跟随大儿子生活。

将来充满希望

次松的大儿子强巴平措今年43岁,在租来的店铺里开着一个小鞋店。店子里一个月大约3000块的收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

“不用说,在拉萨比我们家条件好的数不胜数,但是我对生活已经很满意了,”次松说道。“最好的我们可能负担不起,但至少我们家里基本的都有了。”

次松说,现在的她是充满希望的,因为家里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她回忆,七年前,当强巴平措的前妻因患癌症后来去世的时候,她几乎天天以泪洗面。

“她人很好。我们既不能眼睁睁看着她死,要尽全力治她,还要养家糊口,”次松说。那时,他们全家生计还仅靠着一个小鞋摊。当治疗的高昂费用让全家陷入经济困境的时候,邻居和当地政府伸出了援手并助他们度过了难关。

如今,强巴平措已经把小鞋摊变成了鞋店;并且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为了帮助儿子,次松也已向当地妇联申请了无息贷款。

“要把生意做得更好点,还得升级我们的货物,因为现在人们的要求比以前高了,”强巴平措说。难得主动发言,皮肤黝黑、身体瘦削的强巴平措显得异常憨厚。

“我们有信心还上贷款,”次松说。据她说,如果鞋店生意发展顺利,家里过两年就准备买一套大一些的房子。

次松很庆幸她有一个温馨的家庭,而她的新儿媳则待她“像自己的母亲一样”,次松说,正在上高二的孙女则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许多欢笑和希望。

“小孩很懂事,学习也非常刻苦,”次松说。现在,他们家里已经计划提前存些钱,好为孙女上大学做准备了。

“我将来想去内地上大学。这样能丰富我的经历,开拓我的视野,”次松的孙女害羞地说起自己的打算。

次松深信她的家庭会有一个不错的将来,并强调说自己从未感觉像现在这样幸福。

“我们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她说。“不光我这么想,所有我一起转经的同伴都是这样想的。”

(中国日报记者 刘祥瑞 达穷 拉萨报道)

相关阅读

调查发现拉萨市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据报道,拉萨市已连续六年占据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排名榜首。

该全国性调查由CCTV、国家统计局、中国邮政集团以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共同推出。自2006年开始至今已进行六次。

该调查根据城市居民收入,健康状况,婚姻,社会保障,人际关系,环境以及职业成就感等对全国城市进行排名。同时,休闲时间和活动也被建设性地纳入评比指标。

据悉,虽然就经济水平和市民富裕程度而言,拉萨仍落后于内地许多城市,但拉萨市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并不断实现前所未有的增长目标。

去年,该市GDP达到222.1 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14.6%。自2009年以来,拉萨市根据自身财力增长,整合国家、自治区以及援藏等资金,为群众每年办12件事实。

通过这些项目,该市已实现80%以上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给所有失地农牧民提供了就业生活保障,农牧区学生上学免费接送, 60岁以上市民免费乘坐公交车等民生目标。今年,当地政府将会把重点放在城市供暖。这一问题已困扰这一高原城市多年。

同时,拉萨在保护和推广当地传统文化和遗产方面做了巨大努力。大量资金被投入到该市世界文化遗产,例如布达拉宫,大昭寺以及罗布林卡等的保护与修缮当中。

为了展示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该市还经常举行各种传统文化节日,例如雪顿节(酸奶节),赛马节等,同时创作了一系列精品传统文化表演节目。

西藏生态环境脆弱,鉴于此,拉萨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近六年来,全市共植树超过50000棵,新建公园和绿化带48处。目前,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占全市面积的28%。

在政府有关项目支持下,拉萨广大农牧民如今也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用上了安全便捷的电,走上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2011年,拉萨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超6000元,较2010年增长了20%。同时,政府还专门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藏族居民的惠民政策。

据悉,在全国许多城市近年来迎来房价快速上涨的情况下,拉萨市房价保持了相对稳定。去年,全市城乡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31平米和27平米。

据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部门统计,2012年全区大学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3000人。为实现“藏族毕业生全部就业”的目标,自去年以来,当地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举措。

除了组织各类招聘会,政府开辟了数目可观的公共服务类岗位以满足就业需求。此外,自治区政府还为在民营企业以及区外就业的毕业生提供了生活费,交通费等各种类型的补贴。

据西藏自治区人力资源部门数据,自2006年至2010年,藏族毕业生就业率高达84%.

(中国日报记者 刘祥瑞 达穷 拉萨报道)

编辑:马晓棠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