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处里故事多

2012-03-27 21:33:23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鱼骨化石、大叠的钞票、红酒、用毯子包裹的婴儿。。。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的物品却都出现在了北京火车站失物招领处的名单上。

1月22日,在从哈尔滨开往北京的列车上有一个装裱精良的画框被遗失在了列车上,当它被送到该招领处的时候工作人员惊讶的发现画框内的竟然是两具鱼骨化石。

在该招领处类似的珍贵物品遗失的例子并不少见。然而该招领处的一名工作人员张帆介绍说,有些时候人们回来取的东西可能并不是在普通人眼里看来是特别珍贵的。有人会费劲周折回来取一副手杖,因为这是她送给父亲的礼物。也有人回来取一副字,上面只有一个“佛”字,但据说是山西某个寺庙的方丈写的。

几个月前在火车站前面的广场上发现一个包,“看上去破破烂烂的,放哪儿后几天都没人要,看上去有些可疑”张帆回忆说。工作人员把那个包捡起,通过了安检机后打开。就在包里的脏衣服里居然包着一大叠现金,数额达八万元。工作人员都很惊讶,也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处理,便交给了现场的民警。

据该招领处的李乘胜师傅介绍,每年该招领处也会接手8到10起儿童或者婴儿走失或被遗弃的事件。“大的有十岁,小的有刚出生两天的,”李师傅说。如果没人来认领这些儿童或者婴儿,该招领处只好交给福利院或者相关的民政部门来处理。     

然而对于招领处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工作的最大成就感来自于当旅客来到招领处并且找回到他们心爱的物品的时候。     

“通常失主都看上去如释重负的样子。这也可以理解,你丢了一件东西再找回来可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儿,”李师傅说。     

李师傅说以前有过一个在伊拉克工作的人在火车站丢了一个包,包里有2300美金,几瓶洋酒还有两块浪琴的手表包在袜子里。“当时也是看上去特别着急,说钱和洋酒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块手表,”李师傅回忆道。     

也有过一对老年夫妇来到招领处,但他们不是来找东西的,他们带回来一个在火车上拿错了的包,包里有2300块钱。“我记得当时他们看上去也很着急,想解释这包不是他们偷来的。”     

据该招领处的工作人员介绍,工作人员每天至少会送来有一件物品。但在春运期间该招领处会变得明显忙碌期来,每天都会有十余件物品送来。     

北京站的失物招领处设置在人来人往的北京站出站口,是在1959年与新的北京站一起投入使用的。每天数以万计的旅客在车站出发和到达,该招领处的存储间也在每天递增着。据工作人员介绍,最容易遗失物品的地方是刚到达的火车上,车站候车大厅以及安监设备上。     

然而在十几年以前,该招领处的物品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     

“十几年前那些东西在今天看来都不值钱,”50岁的柴玉兰那时候正是在该招领处工作。“大部分都是日用品,夏天丢雨伞,冬天丢手套,手套还不是皮的,那时候人们也买不起啊,”柴玉兰说。 那时候的招领处异味很大,因为也有很多脏衣服和脏被子。     

然而随着时间增长,该失物招领处的东西的价值也不断增长,人们普遍丢失的物品也开始包括电子产品和信用卡,不再全是杯子和零钱等杂物。     

据该招领处介绍,最常丢失的物品主要还是行李箱,里面通常都是衣物和买的地方特产,还有被褥、手提电脑、mp3和手机等电子产品。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忻鼎鼎 徐伟 编辑:北风)

编辑: dongwei  标签: 失物招领 北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