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以药补医重在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

2012-03-13 19:58:31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几十年来,安徽黄山市竹林村农民谈士进一直不愿意去当地的新塘镇卫生所看病。每次生病他都跑到5公里之外的一家公立医院去。

在这位76岁的老人看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态度很差,开的药又很贵。”有一次,他问那里的医生能不能给他开一些便宜的感冒药,医生居然冲他嚷嚷了起来。

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徽省建立了一个药品采购平台,为乡镇卫生院规范了近600种基本药物的价格。全省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收入平均下降了大约40%。

自2009年新医改方案公布以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推行了三年。专家认为,目前医改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特别是在公立医院改革领域。

在今年2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敦促有关职能部门在“十二五”期间把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深化补偿机制改革作为工作重点。

对此,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解决目前公立医院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建立科学合理、制度化、规范化的补偿机制,既要能够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改变公立医院的逐利机制,又要有利于调动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陈竺表示,政府在“十二五”期间要全面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价格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

江苏省镇江市是全国医改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医疗卫生机构过去可以在药品采购价格上加价15%再销售给病人,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镇江也不例外。

以该市京口区健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2005年中心的总收入是1884万元,其中药品加医疗占总收入的92%,财政补助占8%。2007年,镇江开始实行药品零差价,现在以省级为单位对基本药物进行统一招标采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得提高药品销售价格。

当地医保机构根据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人头、慢性病有效建档人头来确定总额预算指标,对超支部分不予补偿。该市医疗保险结算中心主任李一平告诉记者,镇江2011年对医保资金的总额预算是8亿多元,预算金额和财政补贴每年都在上涨。

健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在的社区有8.6万人口,去年该中心的毛收入近5000万元,其中财政补贴占21%。

编辑: 蔡东海  标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