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专访郭敬明之二:大家眼中的郭敬明

2012-03-12 18:32:26 来源:中国日报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文评家、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

2007年他和王蒙一道推荐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现在我们正经历文学分层化,读者群和作者群也越来越年轻化,郭敬明在文学这一分化趋势中,起到一种引领作用,他和韩寒一道,给予青少年读者群以极大的影响,也给予热爱文学的青少年以巨大的鼓舞。

郭敬明代表的文学就是年轻人的文学,它与当下社会、当下的审美潮流紧密联系在一起,与年轻人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兴趣联系在一起,在当今的文学版图结构中,郭敬明们的文学开辟出一个富有活力的区域。其实他们的文学特质,注重当下的经验感受,注重个人自我的心理,注重友爱的交往经验,尤其是注重汉语文字的优雅和华美,整体显得时尚感十足,与消费社会追求的新奇经验是一致的。

在某种意义上,他们这种文学属于消费社会,而不一定属于我们传统文学划定的那种文学界。这并非是什么不好的事情,相反,这是文学在消费时代寻求自我突破的一种必然在开启的面向,也正因为此,文学界和文学本身,都要发生相应的改变,随着一代人的退场和进场,代际的替换,文学这个概念,它的特质,它的自身规定性,以及边界都要发生变化。

当然,郭敬明无疑是一个成功的作家,如果他不是成功的作家,那谁还是呢?

郭敬明无疑是当代中国文学分化和转型时代最为成功的作家。他为中国文学面向年轻人,写出年轻人的感受和经验,写出年轻所能热爱的汉语及汉字,还是做出了他的努力。

至于他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可以商榷的问题,但他的文字能抓住那么多的年轻人,还是能说明问题。

他以商业化动作的方式,找到一个比较可行的团队运营的模式,推广了汉语文学,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参与,这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业。因为文学是一项事业,需要大量的年轻人参与,这才有面向未来的希望。

这一切都需要放在文化与文明转型的语境中来看他们开启的新的文学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柠

郭敬明的文字,主要是影响15至20岁的青年。他的积极作用是,吸引了一部分整天盯着电子游戏机的青少年,让他们还抽空读读文字。他的负面影响是,让许多青少年以为,他的那种读物,就是文学。

说他是80后作家的代表,应该加一些限定词,就是在市场上成功的代表。他的文字主要是在传统的通俗文学叙事中增加了当代时尚文化的元素。他的文字没有力度,比较软,符合他的读者群的口味。

他在市场上无疑是成功的。他是一位优秀的“文字”制造商兼推销员,他知道他的读者需要什么文字,他能迅速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是一个客观事实,无论你是否喜欢,它都存在着。

更多请浏览《中国日报》网站上关于郭敬明的专题报道(随时更新):

http://www.chinadaily.com.cn/life/2012-03/06/content_14771177.htm

以及先行报道,中文版《中国日报》专访郭敬明之一:

http://www.chinadaily.com.cn/dfpd/2012-03/01/content_14730846.htm

中文版《中国日报》专访郭敬明之二:

http://www.chinadaily.com.cn/zgrbjx/2012-03/12/content_14816737.htm

(来源:中国日报记者 梅佳 编辑:谌融)

编辑: 谌融  标签: 郭敬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