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辽宁日报今日发布消息称,在辽宁省财政收入倒数的辽阳市耗资2亿元“大手笔”改造城市出入口。
文章称:“初冬时节,从沈大高速公路辽阳北站下道,行驶至辽阳市振兴路白塔段,眼前不禁一亮:仿佛置身在江南,苏州园林式建筑风格尽收眼底,沿路两侧新砌筑‘徽派墙’,以黛瓦、粉壁、雕塑、铁艺为装饰特色作为点睛,彰显徽派建筑的风韵,使古典与现代相融合。 ”
此外,该市将重点粉饰沿路两侧短期内不能开发的老旧楼房,修缮更换破损门窗,对影响市容市貌的区域设置高标准围挡。(《辽宁日报》12月9日第A06版)
普通人多少都有些好显摆的习惯。尤其是官员,“亮化工程”也好,“面子工程”也罢,政绩总要人看得见、摸得着,才觉得没白干。然而,身为城市的父母官,城市出入口的亮化是否是当下最紧要的工作?即使是,耗资数亿元来建设却值得商榷。
首先,作为全省财政收入靠后的城市,辽阳的工作重点是扎扎实实搞好经济,做好民生工作,让老百姓吃得起饭,看得起病,而不是把精力花在虚招子上。
今年 7月26日晚,一场大雨,辽阳市弓长岭区安平乡何家村山洪进入村子,20余户居民被困。消防队员经过4小时救援才将这些村民救出。如果该市父母官有心,那么当下最紧要的工作不是去急着扮靓城市门脸,而是扎扎实实做好城市基础设施,让居民不受山洪的侵害。政绩不在亿元的门面,而在城市地下的基础设施。
其次,即使要把城市出入口扮靓,是不是非要采用“黛瓦、粉壁、雕塑、铁艺为装饰特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是比拼奢侈浪费的借口——光从文字介绍就可以想象工程造价不菲。城市出入口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如何装修,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而不是东施效颦,刻意去模仿他人。
辽阳号称是东北第一座城市,有24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如果非要建设城市出入口也应该考虑从自身的历史文化着手,而不是刻意照搬南方城市的风格。否则,不仅不能扮靓城市,甚至可能招致民众反感。
最后,爱美也不是靠“设置高标准围挡”和“粉饰老旧楼房”实现的。从该市的种种做法来看,出入口改造既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没有为全市人民树立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倒更像是一个粗俗的暴发户烧钱夸富。果然如此,这2个亿的投入也就真的是打了水漂了。
如果地方政府真正关心自身形象,那就应该重视倾听民声民意,做人民最需要的工作;即便城市出入口建设真的是第一要务,为慎重起见,也不妨广开言路,而不是搞一言堂,匆匆弄出个“四不像”来,贻笑大方。 (作者 林虎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