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维基解密”自身难保网上求救|萨科齐夫妇突访泰姬陵犯众怒|全球最贵“钻石日历”亮相|
中国日报精选
半岛局势堪忧 中国不偏不袒
2010-12-07 09:53:48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2月7日言论版文章:自朝韩交火已经过去了十多天。当下,美国正竭力向中国施压,甚至指责中国是支持朝鲜开展铀浓缩计划和对韩国发起进攻的幕后黑手。

与此同时,日本报纸周一报道称,日本在即将发布的《防卫计划大纲》中将朝鲜视为威胁,对中国的军事活动也表示关切。

美国正借朝鲜半岛危机增强和日韩的关系,与之结为反华同盟,通过诋毁中国的国家形象来遏制中国的崛起。对此,中国应时刻保持警惕。

尽管日韩高级外交官前往华盛顿参加“三边会谈”,但他们很有可能不会接受中国通过六方会谈解决朝鲜半岛危机的建议。然而讽刺的是,他们一边无视中国的建议,一边却敦促中国为解决朝鲜半岛危机多做贡献。

朝韩两国的交火,加上今年三月发生在忠清南道的事件,朝鲜半岛的局势更加复杂化且令人担忧,同时,这也给朝鲜半岛带来了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韩国的国内政策,韩国政府的“阳光政策”已经失去了社会各界的支持。2007年,反对“阳光政策”的李明博当选韩国总统时,许多韩国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政治周期。然而,朝韩之间的两次事件之后,大多数韩国人都认识到“阳光政策”是个失败的政策,它未能且永远也不可能改变朝韩之间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

根据民意调查,约70%的韩国民众赞成对朝鲜采取强硬政策,一些早先支持“阳光政策”的政治人物也改变了立场。一股“冷战”的气氛重新包围了韩国。

由于朝韩都坚持强硬政策,双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剧。朝鲜曾宣称对韩国发动“全面战争”、“核战争”,“将战火烧到首尔”,以此宣泄其对于来自美日韩三方威胁的愤怒。对此,韩国也曾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然而这一次的情形似乎有所不同。韩国撤换了国防部长,对朝政策也更加强硬;朝韩交火后,美韩两国立即开展联合军演。这一切都暗示了韩国对朝采取强硬态度的决心。

这大大增加了两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危险。的确,尽管朝韩双方都不希望爆发战争,然而当两国首脑没有太多缓冲余地的时候,战争便成了唯一的选择。

关键时刻的政治压力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冲突。随着美韩两国巩固其同盟关系,新“冷战”思维重返东亚。在进行联合军演之后,美日韩的军事合作将成为现实。并且,随着三国加强外交事务的协调,三国政治联盟也将得到加强。

间接的对立造成了美日韩三国同中国之间的关系紧张。中国对忠清南道发生的事件以及朝韩交火的反应令韩国非常不满,而美韩在黄海的联合军演也严重损害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朝鲜领导人两次访华,一再重申中朝双方的友好合作关系。这些情况表明,东亚极有可能形成对立的两大阵营。

但是,朝鲜核问题和平解决的可能性随着六方会谈的中止而减小。因此,只有当各方认为通过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可能性出现,他们才会返回谈判桌。但是,在朝鲜进行两次核试验且宣布其永远不会放弃核武器项目后,以上希望便不复存在。

事实上,局势从2009年开始恶化。彼时,韩国与朝鲜都采取强硬姿态。在发射远程导弹和进行核试验后,朝鲜试图通过积极的外交手段改善与其他几国的关系。但是美国、韩国和日本坚持将无核化放在首位。因此,朝鲜与各国互不妥协,对立无可避免。

对立局面的出现将六方会谈的东道主国家中国置于尴尬境地。中国提议举行六方会谈紧急磋商,被解读为偏袒美日韩。而中国只是想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继续维持半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中,中国取得许多令人称赞的外交成就。从某种意义上说,邓小平的外交侧率“韬光养晦”为中国赢得了不少好朋友,减少了诸多外交阻力。邓小平坚持不结同盟,不搞意识形态组织,在他看来,国家利益和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应该被放在首位。

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12月1日的讲话与邓小平的外交原则相契合。在谈到朝鲜半岛时,杨洁篪强调,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会依据事实作出判断,不会偏袒任何一方。

中国已经竭尽全力帮助朝鲜半岛实现无核化,修复半岛和平,这表明中国坚持的是不偏不倚的外交政策。但是,中国并未获得各方信任,而这种信任恰恰对于消除紧张局势至关重要。中国现在要做的是,考虑采取哪些步骤才能避免自己的努力被再度误解。(作者是中央党校国际关系教授 张琏瑰 编译 赵欣莹 编辑 潘忠明)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动物有时候确实比人可爱!
在动物的世界里,一样有个性、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它们的状态有时候比人可爱多了! >> 详细

论坛
看看民国的四大美公子
他们出身豪门、年轻英俊,还大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国时的四大美公子究竟是谁?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