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肯尼亚索马里边境采访手记:是危险还是恐惧?|高脂食物治疗儿童癫痫显成效|新设备让智能手机变身“眼科医生”|
中国日报精选
信义兄弟成立NGO为农民工解忧
2010-11-24 06:35:08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1月24日报道:当哥哥在去年除夕前发生车祸后,孙东林就意识到有一件事必须要去做。

那就是,让哥哥的所有工友们拿到工钱回家过年。

“对我们家来说,虎年的春节,是不可能欢欢喜喜地度过了。但是,我不能让那些等钱过年的人,同样不开心。”孙东林说。

今年2月10号,也就是腊月二十七,还有三天就要过年了。然而不幸的事情,却发生在了哥哥孙水林身上。

按照以往的惯例,孙水林,这个农民工包工头,都会在年前准备好现金,然后分发给自己的工友们,不管他在哪里,他都会回到自己的湖北黄陂老家,一方面,老家的工友比较多,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他住在哪里,方便 “讨债”。

然而,就在他从北京回黄陂的路上,遭遇了一场重大交通事故,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哥哥留给孙东林的,就是车上的26万现金,那正是哥哥要发放给工友们的工资。

看到这些现金,孙东林首先想到的,不是处理哥哥一家人的后事,而是完成哥哥的心愿,“新年不欠旧年薪”,为此,孙东林甚至还拿出自己的6.6万元存款。

当“信义兄弟”的故事被本地媒体报道后,来自四面八方的关心让孙东林倍感温暖。“第一个给我们家捐款的人,是武汉市硚口区的一个退休老太太,捐了4000多块钱。”孙东林回忆道。

他说他共收到了33.4万的慰问金,大家都希望他们一家人能早日度过痛失亲人的难关。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想把这些钱全部捐出去,”孙东林说,他很想把这笔钱捐给教育和医疗系统,因为这两个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穷人而言更甚。

但很快,一个更好的建议简直让孙东林心潮澎湃。

那就是,用这笔钱作为启动资金,成立一个农民工帮扶基金会。

出生在贫困农民家庭的孙东林,多年来,经过自己的辛苦打拼,由一名农民工成长为包工头,才过上了相对安稳的生活。

“但是,还有很多农民工,饱受着生活的折磨,没有地位,不懂得如何维权,甚至还遭人歧视。” 孙东林说。

正是怀抱的这样的情感,11月5号,中国第一个代表农民工的NGO组织,“信义兄弟”农民工帮扶基金会在湖北武汉正式成立了,至此,共接受各类捐赠200余万元。

同时,孙东林当选为基金会会长,同时还有其他六名理事,两名监事,其中,理事每四年选举一次。

“在基金会里,我们有律师,官员以及普通农民等各种身份的成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金会的良好运转。”孙东林介绍道。

而基金会的核心任务,则是关注中国农民工的民生。

“包括对农民工的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和教育救助,以及对公益活动的支持等一系列的帮扶工作。”

今年9月,孙东林还注册了一个“信义兄弟”建筑有限公司,他说,这是他想通过的第二个渠道,来帮助农民工们。

今年,孙东林已经40岁了,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四十不惑”,对孙东林来说,四十岁真的不惑了,因为他说,“我找到了我的梦想。”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0-11/24/content_1159923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郭睿 编辑 潘忠明)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比较下美国和中国的流浪汉
在美国大城市街头,他们一般都是常驻在固定的地方,密密麻麻坐一排,臭气熏天。 >> 详细

论坛
日本历史书里的中国名人
书中有不少似是而非的地方,尤其是漫画,让中国人看了有十分“新鲜”的感觉。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