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英特工在家中浴室遭谋杀 距军情六处仅数百米|英安全专家解析菲警察营救人质“十宗罪”|唤醒人体防御系统 美找到癌症克星|
哈尔滨让棚户区成为历史
2010-08-25 06:27:27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25日哈尔滨报道:以冰雪世界闻名全国的“冰城”哈尔滨计划在三年内使棚户区走出哈尔滨,让居民告别低矮棚厦,告别没有自来水、没有厕所、没有集中供暖的陋室,他们将实现住房梦,走进新生活。

提起“棚户区”比较有生活的人都会有很深的感触,马上就会在脑海里闪现“杂乱”、“拥挤”、“破旧”等待词汇。现年50岁的姜丽娜曾经在棚户区生活了40多年,一家三口住在一间12平米的房子内,她告诉我们,这间房子解放前是地主的磨坊,当初的房顶还是用稻草做成的。解放后,随着居民的增多,周围的低矮平房也就争先恐后的被盖了起来,逐渐形成了当时的“住宅小区”。最多时达到2000多户,连成了一大片。多年来有过几次拆迁的计划,但由于这片区域内还有几家小型企业和学校,加上范围比较大,前后几家开发公司都没有这么大的实力,所以一直没有拆迁成功。她感慨万千的告诉记者,她曾经的最大的愿望是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桌子。做为一个写作爱好者,在创作的时候只能占用夫妻俩的双人床。现在,她几十年来的愿望终于能够实现了,她即将开始新生活,厨房,洗手间,这些都是她曾经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现在却因为政府的决策而即将成为现实。

从2000到2009年,哈尔滨政府已经拆除了1100万平方米棚户区,很多原来的棚户区居民都已经住进了现代化的新房。但是还有一些居民依然面临着住房困难。脏乱的棚户区和居民的艰辛始终是困扰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一个重大问题。

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盖如垠曾经说过“我们必须解决基本群众,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让他们能够住上使用功能齐全、质量好的房子是我们的责任,政府在其中要起主导作用。” 他表示,下一步市政府要继续加快棚改进度,让更多的棚户区居民尽快迁入新居,解决住房困难,真正开始新生活。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活动中心、社区卫生站、警务室、公交车站、学校等居住区公共设施……这些现代生活应该有的东西,棚户区的居民也应该有权利享有。

根据2010年年初制定的新棚改计划,哈尔滨将在2010到2012年三年内的时间里,让1134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彻底走出哈尔滨。政府将为原棚户区的居民提供40到70平方米的现代化住宅,平均每户棚户区居民的居住空间将会比原来扩大15到21平方米,此外,他们的居住条件也将大大的改善。对于新住宅里比原来增加的居住空间,原棚户区居民每平方米仅需要付890元,就可以获得新家的永久居住权。然而,在当今的房地产市场上,此类住宅至少要卖每平方米4500元。盖如垠书记说,政府每平方米要为这些棚户区居民付600元。但是,他提到,关心这些社会底层的贫苦大众,是政府应尽的职责。因为如果没有政府支援,他们一辈子也买不起房子。

哈尔滨市政府计划在今年内重建345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截止到今年7月份,政府已经拆除了307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并着手为原棚户区居民建造549万平方米的新住宅。在这次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政府计划投资90亿人民币。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usa/2010-08/25/content_11200864.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田雪绯 编辑 潘忠明)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劲爆的沙滩排球啦啦队美女
夏日即将过去,可沙滩上的运动才刚刚开始!这些沙排拉拉队美女们成为了沙滩上的亮丽风景线。 >> 详细

论坛
猎艳东南亚海岛六美人
东南亚是奇珍海岛的故乡,聚集了全球各地炙手可热的美丽小岛。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