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英特工在家中浴室遭谋杀 距军情六处仅数百米|英安全专家解析菲警察营救人质“十宗罪”|唤醒人体防御系统 美找到癌症克星|
十二五规划我国文化产业新蓝图
2010-08-25 06:27:06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25日报道:2010至2020,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2010年我国实现“十一五”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十二五”各项规划的编制之年,文化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也包含其中。目前,中央各部门先后组织专家学者与规划编制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召开各种座谈会,热议“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方向。笔者认为,“十二五”规划应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思考的纬度去系统思考。所谓时间的纬度,即要把“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立在对过去十年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评估以及对未来十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展望的基础上做历史纵深的考量,要把五年的发展放在二十年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时间坐标上去深谋。所谓空间的纬度,即要把“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设立在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以及国际文化产业强国的发展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做横向广阔的把握,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在地方经验和国际经验成功做法的空间坐标上去远虑。“十二五”时期是历史给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最好的历史机遇,既要巩固过去十年、三十年、六十年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和经营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又要规避文化产业在过去十年快速发展中所出现的突出问题,紧紧抓住国际文化产业强国的发展趋势,为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为推动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更大作用,谋大篇,布鸿局,创伟业。

一、过去十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十二五”时期的关键词是基于国务院2009年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而确立的“振兴”与“繁荣”,而“振兴”与“繁荣”发展的核心内涵就是在“十二五”时期就是“规范”和“提升”。撇开各种成绩和经验不谈,我国在过去十年、尤其是最近三年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在以下几个环节出现了突出的问题:文化产业的增长方式、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文化产业的效益实现以及文化产业的行政监管等。

1、就文化产业的增长方式而言,产业增长的重点不是放在内容创意而是放在生产制作,主要依托地方不可移动的物质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作为主要的突破口。所以,这种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式基本上是粗放型的,对地方自然景观、历史景观、名人资源的开发方式是近乎于粗暴的,主要希望通过门票收入、周边土地增值以房地产开发的形式获得收益。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在地(on land)文化产业为主要的文化资源转化方式,前期投入非常巨大,而大部分的景点开发又跟文化遗产保护混杂在一起,很难分清公共文化事业和盈利文化产业的边界,很难分清政府的公共责任和市场的私人利益的边界,很难有效实现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依存、支撑和转化的关系,所以往往是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和行政资源,最终要么让私人企业得利,要么破坏祖国山水,要么造成区域恶性竞争。

2、就文化产品的人文内涵而言,大量成产出满足一般大众低俗消费趣味、内容低下、格调庸俗的文化产品。无论是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广播栏目、图书出版、戏剧小品、大赛等现代文化产业,都纷纷为了票房奇观、收视率、资本效益、投资回报而纷纷制造噱头、吸引眼球、营造哗众取宠的效果,让现代都市文化消费的负面效果夸大性地侵入了文化产品,伤害文化产业的价值内涵和人文品格,降低文化产品的价值追求,一味增加所谓文化产品的互动、时尚、参与和体验所引起的身体上的快感,而忽略了文化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体验的提升和人生价值的超越。

3、就文化产业的效益实现而言,主要依托了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以及所谓产品规模化生产的大工业化模式带来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实现综合效益。一方面,产品的规模经济来自于产品的数量乘以产品的价格。而文化产品的价值由物质价值和非物质价值,即功能价值和象征价值构成,而真正形成文化产品的高价格在于象征价值。只有充分提高文化产品的象征价值,才能维持文化产品的高价格,才能带来真正的规模经济,而不是仅仅靠提高文化产品的数量。另一方面,产品的范围经济来自于文化产业价值链所形成的集聚效益,即建立不同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这是十七大以来我国地方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文化产业的产业价值链集聚的核心在于由象征价值所形成的知识产权的流动而产生的价值传递和价值递增。目前,在大部分文化产业园区内,很少看到文化产业上下游之间由于知识产权所形成的产业关联。与此同时,产品的范围经济还在于产品所拓展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产品由于远销国际而形成的比较大的经济效益。这些文化产业效益的成功因素目前在我国还鲜有出现。

4、就文化产业的行政监管而言,毋庸置疑,过去十年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取决于政府成功的文化产业政策和公共资源扶持。但是,我国政府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方面所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还不够清晰明确,往往交织在公共文化服务职责与文化产业发展职责之间,不能很好地分清两者其实在管理思路、行政手段和政策措施等方面都是根本不同的,而文化产业的行政管理在中央层面存在着比较大的行业交叉和多头管理,“齐抓共管”成为文化产业的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不得不面临的公共部门的监管现实,甚至造成部门的利益争执和权力之争,如若大白于公众与媒体,严重影响了政府监管的权威性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与此同时,政府行政管理在文化产品的内容审查上,依然出现标准模糊,人为主观性强,客观操作性弱等问题,政府内容审查与行业标准分类没有区别对待,往往导致某些文化产品即便通过了政府的内容审查,在发行、放映、播出和运营等过程中依然是问题丛丛,甚至引起不同程度的社会负面影响,伤害了公众的文化消费权益,不利于文化产品正面价值功能的发挥。

以上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结构性体制性的,不是短时间内可以根本解决;有些是市场繁荣过程中所必然出现的一些负面效应,是可以通过观念引导和市场规范而避免的;有些是通过政策引导可以在短时间出现良好的转机的。所以,对于这些问题,在“十二五”时期都应有不同程度的触及和涉及,真正为迎来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未来五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2020年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年,所以前五年的发展是关键中的关键。这是时代赋予给“十二五”的历史机遇和历史使命。经过十年的文化产业发展,我国区域文化产业呈现了以北京、上海、广东、湖南和云南等省市为代表的东、中、西部不同的发展特征和发展模式,为我国在2015年实现文化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5%的基本目标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些经验既与我国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相一致,又有不同于一般经济发展规律的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规律,“十二五”规划要认真总结、提炼这些地方经验,作为普遍规律去推广实施。与此同时,过去十年也是国际文化产业市场快速发展的十年,以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韩国为代表的发达文化产业强国,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南非、埃及、新加坡和我国台湾等新兴文化产业国家和地区,还有中东、北非等文化产业后发国家,呈现了三级明显的发展特征,“十二五”规划要分清国际形势,认真借鉴国际经验,制定理性而适度超越的国际目标,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实现我国国际文化产业强国的目标而提供最为关键的准备。总体而言,“十二五”规划应着眼于以下几个发展的基本原则和重点领域。

1、“十二五”规划要在过去十年的客观公正的评估上进行,要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区域经验,要深刻借鉴国际经验,要把这些经验提炼总结成一般的规律体现在“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做法和基本手段上。过去十年,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以及北京、上海、云南、湖南等地的成功经验,这是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凝练,要充分评估其实施后的效果和政策的延续,让“十二五”规划真正成为这些政策的补充、深化和延伸,成为这些经验的放大、推广和普及。

2、“十二五”规划要以未来十年的发展时间为规划着眼点,要深刻把握十年内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十年后的社会经济目标,要在“十二五”期间进行合理的任务分解和基础铺垫。

3、我国文化发展要兼顾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的双重问题,要平衡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其中,文化事业主要侧重于人民文化权益的公平原则,文化产业主要侧重于文化市场的效率原则。文化产业的效率发挥主要着眼于市场机制的充分实现,因此“十二五”规划要有利于文化市场主体(转企改制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体从业者)的充分参与和文化消费的充分繁荣。

4、积极发挥产业政策引导型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势,制定《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法》,从法律层面上解决文化产业多头管理的行政监管现状。制定各级政府严格统一采用的文化产业概念、内涵和外延,建立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树立国家文化产业统计标准的权威,由国家统一机构定期发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年报》,建立起国际文化产业对话与交流的标准基础。在区域层面上要兼顾区域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发展和均衡发展。

5、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角色和推动角色,提高政府公共文化管理的行政效率,总结地方文化行政部门的监管经验,为中央大部委制的完成在“十二五”时期打下坚实基础甚至最终完成。

6、认真规范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实施年检制度。

7、推动文化产品内容的分类分级标准的制定、实施与管理,从观念上区分政府的内容审查和行业的内容分类,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的中华文化的人文内涵,加强内容创意所形成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建立文化内容流通渠道,实施国家层面的“内容中国战略”和“国家创作素材发展计划”。

8、重点推动新兴在线(on line)文化产业的发展,研究未来十年文化产品的趋势和特征,重点包括基于三网融合和三屏合一的数字内容产业、新媒体产业等,要在国际文化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加强文化产业作为文化生产力的实现形态与传统产业(农业、林业、牧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交叉与融合,增强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甚至为传统产业打造面向国际市场的文化核心竞争力。

9、积极制定国际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要充分面向国际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企业参与的国际文化贸易,设立国家进入“国际文化产业五大强国”的战略目标,充分利用海外建立的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在东京、伦敦、巴黎、纽约率先建立中国文化产业振兴院,确立影视、出版、演艺、艺术品业等重点文化行业、重点文化企业和重点文化区域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10、开展文化产业系列人才标准的制定、考核,形成各类文化产业人才职业资格与能力资格认证体系,实施国家荣誉制度,奖励对中国文化国际推广有贡献的海外国际人才。

当然,“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涉及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了行政与市场、投资与消费、生产与服务、行业与区域、技术与艺术、内需与外贸等多对关系的处理,但一个五年规划既要有长远眼光和宏观思维,又要务实勤勉和踏实有效。这所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结合,是战略与执行的结合,是过去与未来的结合,是经验与梦想的结合。“十二五”规划,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期待文化产业将带给我们更富有创意的美好生活。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bizchina/2010-08/25/content_11201891.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向勇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 裴培)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劲爆的沙滩排球啦啦队美女
夏日即将过去,可沙滩上的运动才刚刚开始!这些沙排拉拉队美女们成为了沙滩上的亮丽风景线。 >> 详细

论坛
猎艳东南亚海岛六美人
东南亚是奇珍海岛的故乡,聚集了全球各地炙手可热的美丽小岛。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