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近亲结婚致英国每年700余新生儿患遗传疾病|朝鲜遭遇洪灾 韩国称暂无重启食品援助计划|天文学家称人类应寻找外星“有感情的机器”|
播种希望收获成功:与东盟对话二十年
2010-08-24 06:29:06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8月24日报道:光阴荏苒,中国东盟对话机制已经步入第二十个年头。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二十岁被称作“弱冠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经步入成年,为成就一番大业奠定了基础。随着中国和东盟的对话机制进入“弱冠之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二十年前播下希望,如今已经开始收获成功。

2010年新年伊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扬帆起航,成为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今年上半年,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达到1365亿美元,同比增长55%,预计今年全年双边贸易额将达到2500亿美元。现在双方互为第3大贸易伙伴。在国际金融危机寒意未尽、全球经济恢复前景不明的今天,这个数据无疑是帮助中国和东盟继续化解危机坚冰的一缕和煦春风。随着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双边经济关系的结构性变化更是东盟所乐见的。今年上半年,中国从东盟进口719亿美元,同比增长64%,对东盟出口646亿美元,同比增长45%,中国从东盟进口的增幅明显高于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增幅,中方逆差73亿美元。对中国来说,在经济贸易方面今天东盟的战略地位也非同寻常。如上面的贸易统计数据所表明的,东盟在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日本。同时,中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日益旺盛,在这方面东盟与中国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

然而,就在中国东盟合作渐入佳境的时候,一个“幽灵”, 冷战思维的“幽灵”却在东南亚明朗的天空中飘荡。这个“幽灵”背后的推手无疑是美国。传统上,美国把东南亚当做其全球战略的一个阵地,更把它当做遏制中国的一座桥头堡。虽然最近二十多年来,东盟在美国战略天平上地位有所下降,但这种冷战思维的惯性还在。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增长和与东盟关系的日渐亲密,美国试图把东盟当做消解中国崛起压力的一个缓冲阀。东南亚地区冷战思维的“木乃伊”似乎正在“归来”。君不见,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到太平洋司令部司令罗伯特·威拉德等一干美国高官纷纷急不可耐地粉墨登场,在南海等问题上信口雌黄,大发“南海主权争议是美国国家利益的一部分”,“中国实力的增长引起区域内国家‘担心’”等奇谈怪论,甚至表示美国将长期在南海维持军事存在。近日美国还与越南等国联合发动军事演习,美军炮舰在和平安宁的南海上掀起阵阵恶浪。美国在中国东盟关系上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其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然而世易时移,冷战的时代毕竟已经被埋葬了,冷战思维的“幽灵”离开了它所附体的国际大环境,除了可能带来一点小小的混乱以外,再也无法兴风作浪了。在中国东盟合作蒸蒸日上的背景下,互利共赢已经成为区域内国家的政治共识和主流民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地区论坛、中国东盟博览会各种对话和合作机制体系逐渐完备,渠道畅通;泛北部湾地区、大湄公河地区、南新经济走廊等次区域合作也次第展开;教育、文化领域交流日益频密。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景一片光明。尽管此次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煽风点火,东盟各国官方应者了了也是明证。

当然,对中国的东盟战略来说,克服“崛起困境”,化解 “成长烦恼”非常重要。毕竟,在中国独步天下的时代,东亚封贡体系存在了几百年时间。中国要协调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摆脱战略上“傲慢与偏见”的束缚,打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国际环境。必须坚持互利合作的基本原则不动摇,把自由贸易区打造成把彼此利益融合在一起的“金手铐”,或者说“金纽带”。更要不受外界干扰,凝神静气化解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疑虑,使南海成为和平合作之海。

更进一步说,“和谐世界”的政治哲学表明,对现存的全球政治结构而言,中国是稳定的世界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修正者,对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来说,更是如此。往事可鉴,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当东盟各国在金融危机的深渊里艰难挣扎时,中国并没有落井下石,宁可自己遭受损失也没有让人民币贬值。不仅为东盟各国雪中送炭,更凸显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8/24/content_11191889.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 郑安光是南京大学国关副教授  编辑 潘忠明)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微距镜头下的跳蛛
近日,莱克公布了最新一组跳蛛微距摄影作品。照片中,微小的跳蛛好似庞大恐怖的外星怪物。 >> 详细

论坛
神秘未知的世界十大禁地
这个世界充满了神秘排外之所,有的我们根本一无所知。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