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6月11日报道: 6月7日上午8时30分,周孟棋和他陪同的两位香港客人就已到达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北郊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他们很幸运地看到六只大约1岁的大熊猫同时在吃早餐 -- 竹子和竹笋。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熊猫在一起吃早餐。客人们和我一样都感到兴奋,并拍摄了很多图片“。周孟棋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周孟棋是成都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官员。他自己都记不住这是他多少次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看熊猫了。由于对熊猫的爱,他经常建议到成都的外地客人参观基地并自愿担当他们的导游。
每次看熊猫,周孟棋都要带上他的相机。尽管他工作一直很繁忙,他在过去20年利用业余时间拍摄了超过万张熊猫照片,其中许多列入了他新近出版的画册《中国的大熊猫》。
这本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164页画册一面世,就广受摄影家和大熊猫专家好评。
摄影家们认为,熊猫给人感觉是一种很安静的动物。但在周孟棋的画册里,人们可以看到熊猫打滚、在雪地行走、在树上倒挂。为拍摄这些照片,他肯定作出了艰苦的努力。
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和民说,这本画册是他所见过的最好的熊猫画册。它不光图片精美,而且详细介绍了熊猫的历史和现状,大熊猫记事概览等。 他认为它是一本很好的有关熊猫的科普读物。
张和民和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胡锦矗教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张志和是画册《中国的大熊猫》三位科学顾问。作为中国的三位最知名的熊猫专家,他们都仔细阅读了画册的文字。
现在57岁的周孟棋,第一次看到熊猫是在他才6岁时母亲带他去成都百花潭动物园游玩。在大熊猫馆,两只黑白毛色的大熊猫让他眼睛为之一亮。它们在云梯上悠然自得地攀登、嬉戏,憨厚而率真、笨拙中透着灵气,让他看呆了。直到母亲催促他几次,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上小学后,他开始用画笔一次次涂绘它的形象,记得他的第一幅绘画展出作品就是大熊猫吃竹图。成年后摄影成了他最大的爱好,他的第一幅入选全国摄影展的作品也是大熊猫。
大熊猫好拍,但拍好亦难。周孟棋的体会是要有十足的耐心,抓拍时眼疾手快,这样才能从大熊猫时常悠闲、宁静的状态下拍出千姿百态的动作与神态,将大熊猫的自然之美与人们审视自然的心态之美有机定格。
1992年7月26日凌晨,第24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巴塞罗纳举行,成都动物园的大熊猫“苏苏”顺利产下一仔,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欣然为这个幼仔命名为“科比”。“科比”满月那天,周孟棋陪同北京来的记者去动物园采访,当他们走近圈舍时,“苏苏”和“科比”躺在地上睡觉,在足足等待约半小时后,“苏苏”翻身坐了起来,将“科比”紧搂怀中,爱不释手。当时圈舍里光线很弱,为了不惊扰大熊猫母子,周孟棋调整好相机的光圈和速度,利用栏杆作依托,耐心等到大熊猫舔犊情深的动人瞬间,抓拍到了母子依恋、安详宁静的神态。
1993年,周孟棋有幸去了享誉中外的大熊猫之乡——卧龙自然保护区,到了首次发现大熊猫踪迹的雅安宝兴县,还到了梦幻天堂九寨沟、人间瑶池黄龙寺、东方圣山四姑娘山等大熊猫主要栖息地。过去周孟棋只能在动物园观赏、拍摄到大熊猫,这次能亲密接触野外圈养的大熊猫并深入它生活的环境,让他激动不已。这里群山连绵、森林茂密、翠谷纵横、水草丰茂,大熊猫故乡是如此之美,让他萌生了对大熊猫及栖息地进行专题拍摄的念头。自此之后,他利用节假日和地利之便,将身心投入到大熊猫和栖息地的拍摄之中。
拍摄大熊猫是一个享受美的过程,让周孟棋充满激情。1995年10月,时值秋意正浓季节,他来到了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大熊猫或在地上嬉戏,或在树上攀爬,并不时变换各种姿态,做出许多让他开怀不已的动作来,为了抓住大熊猫憨态可掬、亲和友善、让人喜爱的生动镜头,他运用平时掌握的一些拍摄技巧,捕捉到“倒挂金钩”、“亲密无间”、“悠然自得”等多幅画面。
在享受拍摄大熊猫乐趣和栖息地的过程中,也不时险象环生。多年来拍摄大熊猫和栖息地的过程,遭遇到不仅是气候的极端变化,高山缺氧,道路塌方、滑坡和飞石等,而且意想不到的险情也时有发生。一次周孟棋从小金县拍照返回成都途中,车过二郎山,阴云笼罩着山峰,天下起了密密细雨,由于下山道路弯多路滑,越野车在下坡急转弯处,前轮撞上悬崖边上的护道坎石,整个车身瞬间被弹回道路中间,四轮朝天仰翻过去,人被倒扣车里。待从破碎变型的车窗爬出来,发现同行的三人竟然均毫发无损,不由暗自庆幸。
他说,尽管历经了艰难困苦、惊险曲折,但每当翻阅这些长年积累的光影资料让他感到欣慰。
周孟棋曾任成都报业集团一把手,也曾在成都市委宣传部工作16年。由于对摄影的热爱,时任成都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周孟棋多次要求到成都市人大工作,并于2007年12月底如愿以偿。
他是成都市唯一一位主动要求到人大工作的官员。对此,他无怨无悔。他说:“在人大,我会有更多的时间关爱熊猫和和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大自然”。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0-06/11/content_9963230.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黄志凌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