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伊朗签“历史性”协议 愿在土耳其交换核燃料|劳拉爆布什曾为酒鬼令人厌 均无“离婚基因”|“诈弹”虚惊新西兰议会大楼 总理躲到酒店内|
骆家辉:美国扩大出口才是解决贸易逆差的良策
2010-05-04 10:00:00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4日报道: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表示,美国应当扩大对中国的出口,而非通过减少对中国的进口以缩小其巨大的贸易赤字。

5月23日,中美预定举行第二轮战略经济对话。骆家辉将于5月15-21日率贸易代表团对中国进行先期的访问。

接受《中国日报》电邮采访时,骆家辉说,该代表团主要将重心放在“扩大美国在新能源领域的出口,包括清洁能源,能源有效利用,电力输送、分配及储藏。”

骆家辉强调,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是北美之外美国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市场。

骆家辉说,“我们相信扩大对中国的出口,而非限制从中国进口将是解决美国贸易赤字最好的办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美国将积极推动向中国出口商品及服务。”

骆家辉对中美近期不断紧张的贸易关系发表看法。最近几周,中美均宣布向对方的部分产品征收反倾销关税。

在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铝型材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之后。中国自4月3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白羽肉鸡产品征收31.4%的进口附加税,进行反击。

同时,中国面对着美国施加的人民币升值压力。美方的政客和经济学家称,中国有意操纵汇率使得人民币严重低估,这是造成是美国贸易赤字的根源。

中国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美国限制对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才是这一问题的真正原因。

根据美国外贸数字显示,去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达2270亿美元。2008年这一数字为2680亿美元。2009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3660亿美元。

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表示同意骆家辉的观点,但他同时表示“问题在于美国能向中国出售什么产品。”

中方一直建议美国向中国放宽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以扩大美国对华出口,而周世俭则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美国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

他说,美方对高科技产品非常敏感,每当中国提到这类产品时,美方便会认为是“军民两用技术”。

在历史上,美国也曾有过向中国卖武器的先例。上世纪80年代中期,里根政府曾向中国出售24家黑鹰直升机。但当时美国的主要目的是在冷战中“联华抗苏”。类似交易在目前的中美两国间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此,周世俭建议美国向中国出售“民用高科技产品”,诸如用于环境保护和清洁能源、替代能源、能源节约方面的高技术产品。“这些是中国迫切需要的,”周世俭说,同时指出对华出口这些产品可以帮助美国解决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

3月份,美国的失业率攀升至9.7%。

2007年,中国与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签订协议利用其AP1000技术在中国建造两座核电厂。这项80亿美元的协议可以为美国创造超过5500个工作岗位。

关于谷歌退出中国,骆家辉表示这是谷歌公司自己做出的“商业决定”。

但是骆家辉说,美方对中国不断使用的产业政策表示关切,这些政策很有可能会限制或歧视外国商品、服务进入中国市场。

在中国的外企认为这些政策有利于中国企业,但同时中国企业一直报怨政府给外企提供的优惠政策太多。

上周,温家宝总理再次向外国企业承诺,在中国的外企不会遭受歧视,中国会继续坚定不移的坚持开放的方针,欢迎外国投资。

温家宝在会见欧盟在华企业代表是时说:“中国对其境内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不会把外资企业排除在外”。

最后,骆家辉希望能有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市场。“中国最近出台了新的政策,对一定领域的外国投资将更加开放,并放低准入门槛。我们期待进一步的细则。”(中国日报记者   谭英姿、张海洲   编译   刘江波   编辑   裴培)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机器人牧师横空出世!
通常在婚礼当中担任主婚人的要有口才,不过,机器人牧师还有“善解人意”眼神! >> 详细

论坛
明星开怀大笑的尴尬瞬间
来,让我们分享一下他们的喜悦,娱乐一下我们的心情吧!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