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4日专栏文章:随着世博会的盛大开幕,上海似乎在向世人宣告,上海已经成为一座世界一流城市。
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
从浦东国际机场到洋山深水港,从磁悬浮高速列车到完善的地铁网络,从令人目不暇接的高楼大厦,到琳琅满目的购物广场,在过去20多年里,上海取得的发展比许多其它城市一个世纪的发展成果还要多。
在城市设施方面,上海迅速赶上甚至超过许多国际大都市。下一步,上海的目标是发展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和航运枢纽。
上世纪30年代,上海曾一度是远东地区的金融中心。所以,再次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和航运枢纽对于这座城市以及我们整个国家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值得我们为之共同努力。
然而,仅仅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枢纽,并不能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如果只把目光局限在如何将上海打造为国际金融中心方面,那么上海永远无法成为国际一流城市。
一个国际一流城市必须也是一个文化中心。与世界其他顶级城市相比,文化正是上海所欠缺的地方。
尽管上海有着一流的文化硬件设施,但与纽约每晚上演的那些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相比,上海简直就是文化沙漠。
纽约的博物馆、图书馆、歌剧院、美术馆以及公共体育设施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上海。纽约当地的报纸、杂志和电视台等媒体也非常发达,如享誉全球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
作为世界公认的全球金融中心,美国同样以其丰富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同上海崭新的地铁线路相比,纽约老旧的地铁就像古董一样。然而,在游览了位于布鲁克林的美国地铁博物馆之后,我深深感到自己每一次乘坐地铁都是一次美国历史和文化的探索之旅。
同时,纽约许多摩天大楼在外观上都不及上海的建筑那样现代。但是,纽约的许多建筑都是世界顶级建筑设计师的手笔,每一座建筑都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成长与变迁。
上周我在纽约拜访《上海1842-1949:一座颓废城市的崛起与衰落》(Shanghai 1842-1949: The Rise and Fall of a Decadent City)的作者斯特拉东时,她也对上海,尤其是北外滩历史的迅速消亡深表惋惜。
我的一个朋友上周到纽约参观,她很惊奇地发现当地有些书店仍在举办读书会,于是她不无感慨地说到,“现在在中国,谁还有兴趣参加诗歌朗诵会呢?”
一个月前,我和一个提琴演奏家朋友前往纽约卡耐基音乐厅听一场音乐会,演奏者是西非马里最著名的的恩戈尼琴(西非一种类似鲁特琴的乐器)演奏家巴塞库·库纳特,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我和朋友不禁感叹:有多少上海人能像纽约人一样愿意去大半夜去听一场音乐会呢?
最近,上海要在外滩浇注一头铜牛,和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外的铜牛一样,也出自意大利裔美国艺术家亚托罗·迪·莫迪卡之手。然而,效仿并不能使上海变得和其它城市一样伟大。
上海必须明确目标,更好地保护城市历史,发展文化景观。这样的做法虽不会像发展金融、航运或贸易中心那样产生丰厚的经济效益,但无疑会使得上海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hina/2010expo/2010-05/04/content_9805556.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作者为中国日报专栏作者 陈卫华 编译 刘江波 编辑 裴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