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三足鼎立谁得天下? 英大选候选人简介|英国5名游客被倒挂世界最陡过山车上20分钟|毕加索名画又刷记录 拍出上亿美元|
世博会:中国探究城市化的机会
2010-05-01 07:00:57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5月1日发表评论文章:汇聚世界智慧,展望城市未来的世博会昨日在上海开幕。

中国在奥运会成功举办之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再次举办了世博会这样大型的世界性盛事,我们为此感到十分骄傲,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感到高兴。

中国人民终于实现了百年世博梦。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和商业中心,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是再适合不过的。同时,世博会在上海的举行,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然而,世博会的举办并不意味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顶峰,这只是中国经济迈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巨大而重要一步。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告诉我们,这场持续六个月的世界盛会,将会向世人呈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学习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的城市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下一步中国的城市化将走向何方?将会对中国的未来造成何种影响?世博会的主题正是关于城市发展的,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答案。

但是我们仍然很难定义什么是“美好的城市”。工业的发展使得今天的城市给人们的生活造成许多消极影响。人们远离自然,住在钢筋水泥之中。城市生活垃圾、有毒气体的排放以及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已经给城市居民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伤害。

但是,城市对于年轻人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里。这也正是过去30年里,中国有2000万人从农村地区移居到城市的原因。在未来,这一数字仍会增加。

城市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美好的城市”对中国的未来和人民幸福安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美好的城市”仅仅意味着高耸的建筑、宽阔的街道和巨大的广场吗?但至少在某些城市领导和规划者眼里,“美好的城市”就等同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不断拓宽的街道和大型广场的建设。

今天,依靠高度发达的科技,建设或重建一座城市变得极为快速而简单。但是,现代科技的成就并不总是造福人类。理念要比科技更为重要,更有利于人民利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世博会所宣扬的价值所在。

看看为世博而建的零碳馆,电力来源于风能与太阳能,还可以利用剩饭菜发电。同时还利用太阳能和黄浦江水源给进入室内的新风降温除湿

日本馆“紫蚕岛”外表覆盖了一层高透光性膜,其中配有太阳能电池板。每小时可以供电30千瓦。瑞士馆“大豆纤维幕墙” 覆盖着用天然大豆纤维制成的帷幕,能在拆除后的两星期自然降解。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世博组委会采用了很多手段减少碳排放,使得本届世博尽可能的成为一届绿色世博,更加符合“美好城市”、环境友好的概念。

当然,一个美好宜居的城市不止包含这些元素。其他还有,良好的城市管理,这将会使得城市的生活质量大为不同。交通堵塞几乎是每个大城市的问题,为了维修供水、供电以及其他的地下管道,城市道路需要经常开挖,此外肮脏的街道、混乱的市场以及不完善的社会保障,都是建设美好城市所遇到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在现在以及将来一段时间还会困扰中国城市的发展。

上海世博对于上海市民以及世界各地的游客来说是一次嘉年华。游客将会尽情享受世博所带来的快乐。但是,世博对于中国的意义和价值远非如此。

中国政府投资286亿元举办世博会,如果仅仅是为了狂欢一次,这个代价也未免太高。如果我们重新定义何为“美好城市”,并且学习如何建设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这对国家和人民来说都是极为有利的。那么,我们所付出的代价就会物超所值。(中国日报社论  编译  刘江波  编辑  潘忠明)


新闻热搜

 
视觉
博客
最热爱卫生的日本人!
可以没厨房,但不能没浴室——  日本人常常自豪地称自己是最喜爱洗澡的民族。 >> 详细

论坛
世界十大最负盛名的墓地
在世界上最奇特的墓地,住在里面的不仅有死人也有活着的人。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