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7日报道:重症需下猛药,但肌体一旦康复,再接着下猛药就会适得其反。中央政府深谙此道,但一些地方仍然顽固坚持用扩大投资来拉动地方经济增长。
湖北作为一个并不富裕的省份,公布了12万亿元的投资计划,其中5万亿元将在今后三年内到位;而在2008年末,中央政府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公布的投资计划金额才达到4万亿而已。
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这一大胆计划的可行性。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很多地方政府热衷于上马投资来拉动经济,这与国内经济向“依靠消费拉动增长”转变的总体目标背道而驰。
重庆刚刚公布了一万亿的投资计划,广东的五年计划则耗资2.3万亿,云南的五年计划更耗资3万亿。
医生知道:对于危重病人下猛药能立竿见影,但对于病后初愈的病人来说则弊大于利。因此,开出温和的药方、激活病人自我康复机能才是解决之道。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这一剂温和而长效的“药”就是:逐步增加人民收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从而实现有效地释放内需。单纯依赖大规模政府投资“催涨”GDP数字,不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道。
中央决策层意识到:大规模刺激计划对于将中国经济拉出金融危机泥潭是有效的,但今后继续施行将带来巨大的风险。现在中央正在考虑最佳时机来逐步退出刺激计划。
中国建设银行行长郭树清发出警告说:如果中国今年GDP 增幅超过9.5%,那么国内将会遭遇经济过热以及相应的负面影响。许多经济学家预测,今年第一季度国内GDP增幅将达11%-12%。
地方政府这些大规模投资计划一旦施行,短期内GDP出现高增幅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自2008年经济刺激计划以来,流动性处于十分充裕的状态,而且有可能产生了资产泡沫,因此当这些所谓大规模投资计划上马、当地方政府债台高筑,中国经济又该如何应对困境、走出低谷呢?
英文原文请见:
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04/07/content_9693352.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辛志明 编译 张陨璧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