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3月15日评论版文章:上周,上海市市长韩正在北京做客人民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韩正向网民澄清,5月份即将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总投资为286亿元,而非之前网上流传的4000亿元。
总有上海人想知道所有的这些支出还有其他与世博会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花销情况,包括新建、改建道路,重建或粉刷城市地标建筑等方面的支出。
可以确定,世博总支出的的一部分可以通过门票和其他由世博带动的游客食宿、娱乐和购物等方面的税收收回。但即使做最乐观的收入预测,财政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都不可能百分百的收回。
所以,我们想知道的是除了可以扩大影响力外,上海付出这么多,究竟将从世博会得到什么样的好处?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世博协办城市浙江宁波市近期发布的倡议书中得到良好的解答。这份倡议书由全市社区所发出,倡议书号召宁波市民“自觉树立文明新风”打造宁波“良好的城市形象”,以迎接即将到来的世博会。
该倡议书包括,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号召全体市民都要积极开展“清洁小家、美化大家”爱国卫生运动,清洁栏杆、清扫道路、清理楼道。为了做了一名合格的世博会东道主,政府倡议每一位市民都要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自觉参与义务植树和资源节约活动,把他们的家园装扮得更加美丽。
除了开展这些积极的运动外,中国东部这个忙碌的港口城市的市民还要以文明礼貌的态度,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参加世博会的中外游客。
如果是这样,就算世博会的总支出会超过之前传说的4000亿元看来都是合情合理的,因为可以让大陆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重塑或提升精神文明水平。正如宁波的倡议书所言,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举世闻名的盛会,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可以把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友善之邦”的传统发扬广大。
过去几十年,中国一味的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远离或丧失了传统文化。2004年,我第一次来到上海,同去的还有一位香港记者。我们看到上海完全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街道、地铁还有很多的商店和餐厅,到处是不讲文明礼貌的人,我们为之吃惊。
我和同行的记者在高档商业区新天地被一辆迎面而来的自行车撞倒在地。骑车的人把自行车推起来,没说一句话就骑走了。
但是当我2009年从其他地方再次回到上海,我看到上海市民的文明礼貌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野蛮的司机,整个城市的文明礼貌好像经历了一场巨变。昨天早上在下雨,我给一位路人说我正在追一辆出租车,然后他就帮我拦了一辆空的出租车。
上海的朋友告诉我,这就是世博效应。(作者梁宏福是中国日报外籍专栏作家 编译 刘江波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