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月8日评论版文章:来华的外国游人总是会抱怨北京“天都是灰色的”、交通经常出现大拥堵。不过有一点是例外: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对于老年人的考虑和关怀的确值得肯定。
这座大都市发展迅猛,每天有多达1700万人行色匆匆、疲于奔命,但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在地铁和公交上,总会有乘客迅速起身给老年人让座,或者公司员工给来访的大龄客户让路……看到此情此景,可以给人带来一种暂时的舒缓,摆脱茫茫人流匆忙、唐突的行为举止,歇一口气。
所以,眼下“关心老年人”话题都在中国社会越来越热,这倒是有点出人意料。
首先,许多“80后”的独生子女正面临着堆积如山的困难,比如养老负担问题。房价节节攀升,在城市里其他生活支出也不减反增,这都给年轻人带来很多挑战,许多孩子不得不把自己的父母双亲留在老家的“空巢”里,自己独自在都市的水泥森林里谋生。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有将近8000万年龄超过60岁的老年人生活在这种所谓的“空巢”里,身边没有子女照料他们。
中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总人数,在2008年年末就已突破1.69亿大关,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3%,这一比例超过了国际上划定的“老龄化社会”最低线——10%。
据报道,在这1.69亿人中,有一半的人生活在空巢之中。
还有一个更令人惊愕的数据。据报道,中国每年有多达900万人达到60岁的年龄线,老龄人口的总数再过十年将突破2.48亿,占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根据官方数据,在未来十年内就将出现平均2.5人供养一名退休人员的情况。
另据官方透露,老龄人口到2014年将增至2亿;此外,超过3200万老人据称还需要各类终生护理。
的确,尊老是中华文化的特色之一,中国人在年幼时,尊老思想就已深深扎根于脑海里。这种敬老思想的教育成果丰硕,因为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在几乎所有场合都能对老年人发自潜意识地谦让。
但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必须加强护理产业这一“硬件”的建设、为老年人在生活上提供实在的帮助,而且它的发展进度必须超越其尚显稚嫩的现状;这同样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
老年人看护在这个发展中国家,已然遇到了很多挑战。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有大约4万家护理机构,床位只有大约240万个。
同时,从事该行业的护理人员也感受到了压力,因为只有3万人员拥有护理残疾老年人的职业资格。据报道,目前专业护理人员需求缺口巨大,至少需要1000万人。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向边远地区扩张,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远离自己的家人、单独生活。关心、服务老年人,要涉及到健康护理、家庭护理、交通出行、住房、生活质量和社保等方面,这些方面必须得到改善、加强,为老年人提供保障;同时,也要为那些未来迈入老年的人提供类似的服务。
从以上方面着手构建“尊老”的中国核心价值观,将能帮助这个国家的人们“优雅地变老”。(中国日报评论员Alexis Hooi 编译 张陨璧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