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时政|财经|评论|特稿|社会|媒体拓展|
  精彩推荐 日本窃贼“凿壁偷表”卷走价值3亿日元名表|澳探险队在南极发现近百年前飞机残骸|威廉王子:我不会成为“影子国王”|
国家营销广告并未反映出中国创造
2010-01-05 07:00:00

我来说两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月5日言论版文章:从11月的最后一周开始,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开始在亚洲市场播出一则30秒的商业广告,这则由四家中国行业协会共同委托制作的广告主题是“中国制造,世界合作”(Made with China),目的在于宣传“中国制造”的品牌,提高中国产品的全球认知度。

据报道,商务部斥资购买这则广告在CNN等国际主流媒体为期6周的广告时段,整个12月至明年年初,西方的电视观众都可在主要的电视新闻频道收看到这则广告。此举也被外媒普遍认为是中国政府一次典型的国家营销行为,也就是说,在西方人认可的游戏规则下、以商业的方式做国家形象宣传。

商务部此时打出营销牌的原因显而易见。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磨擦不断,特别是最近美国对中国输美的输油管、轮胎实施特别关税,使得其他国家也纷纷效尤,对中国提高了贸易壁垒,致使中国企业向海外的“推进”频频受阻。

屡见国外报端的关于中国商品的负面报道,更使得西方消费者对“中国制造”四个字有所忌惮。由此,中国官方意识到,在西方普通民众中消解对中国商品的偏见是多么重要。

在广告的时间选择上,商务部也颇费心思。明年被普遍认为是世界经济逐渐从低谷走向复苏的一年,花旗投资研究和分析小组在年度报告“2010年经济和金融市场展望”中,预计亚洲和美国将有一个强势的复苏。而选择在2009年向2010年过渡的节点上播出这则强调“合作”的广告,暗含着一种潜台词,即是说世界经济的复苏离不开中国制造,反之亦然。此外,在12月做足品牌攻势,其宣传效果很快就能在西方的圣诞节消费潮中得到充分体现。

尽管这次广告推广有不少值得圈点的地方,但“中国制造”的真正软肋,却是这则广告无法掩饰和无法解决的。

众所周知,中国的制造业目前还处于全球产业链最低端。“中国制造,全球合作”的广告口号在很大程度上还固守着产业链低端的这一立场,并没有给人传达出“中国创造”日后将会取代“中国制造”的信息。

更重要的一点是,西方对“中国制造”争议最大、忌惮最多之处,并不在于中国产品与国际的“合作”是否足够广泛,而在于最起码的商品品质和质量问题。

美联社一位记者曾经做过一次有趣的试验,就是说如果不购买中国产的商品,一个普通美国人能否正常生活。以球鞋为例,那位记者走访了南达科他州一座中型城市的大部分商店,发现不管是阿迪萨斯、锐步,还是Sketchers的球鞋,除了少数“印尼制造”之外,其余的鞋底清一色印着“中国制造”。而那些印着“美国制造”或“欧洲制造”的商品,比如牙膏,很可能其中的主要成分都产自中国。

这属于典型的“国外技术,中国生产”,它本身并不会令外国消费者反感,让他们反感的是,产品中“中国制造”的部分往往容易出现问题,不能让使用者放心。产品质量有保证是产品受欢迎的前提,这是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

其实,在一个敢于往本国公民饮用的牛奶里掺入化工原料的国家,才是最需要提高“中国制造”认可度的地方。在一个山寨横行,以致日韩企业不敢前来公示新产品的地方,才是最需要赋予“中国制造”以创新力的地方。在这种尴尬的环境下,中国的商品尚未“安内”,就想“攘外”,岂非舍本逐末?(作者为南方都市报记者,专栏作家   孙骁骥   编辑   裴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52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视觉
博客
地球已难得一见的美丽仙境
随着全球变暖和环境的恶化,地球上如仙境般的地方已经越来越少了…… >> 详细

论坛
实拍美女如云的俄罗斯“春晚”录制现场
虽说美女多,排场可比咱这边的春晚差远啦!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