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2月19日报道:国家卫生部12月18日公布的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即每100个人中不到7人具备基本的公共健康意识、知识和技能,国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毛群安介绍,本次调查中的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
为了解我国居民健康素养现状,2008年起卫生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8万名15~69岁的常住人口中进行了调查。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开展,在全部71项测评内容中,能够正确回答出80%及以上题目的调查者被认为是具有健康素养的。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即每100人中不到7人具备健康素养。和其他年龄组比,65~69岁年龄组的老年人健康素养最低,为3.81%;55~64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次之,为4.69%。
毛群安指出,老年人是健康的脆弱群体,容易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困扰,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应该给予更多关注,提高他们的自我健康能力,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调查还显示,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域差别。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9.94%)明显高于农村居民(3.43%),东中西部地区在健康素养水平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别为7.03%、7.67%和5.23%。
调查根据我国当前的主要卫生问题,就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等5类健康问题相关素养进行了调查,发现我国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为4.66%,基本医疗素养次之,为7.43%。
对71项测评内容总体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6项指标的正确回答率低于20%,显示我国居民对下列问题普遍存在错误认识:对四害传播疾病的正确认识(3.28%)、对肥胖的正确认识(7.16%)、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13.95%)、骨折伤员的处置(17.28%)、认识药品说明书(18.70%)、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18.79%)。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系教授常春指出,调查涉及的题目都是普通百姓理应具备的最基本健康素养,例如如何正确测量脉搏和体温、如何界定肥胖或体重超重、遇到紧急情况拨打120求救电话等。
常春说,居民如果能具备较高的健康素养,对于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疾病的预防和治愈都有促进作用。反之亦然,缺乏基本的健康保健意识、知识和技能,可能对自身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相关专家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二是努力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三是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及时发布监测结果。
毛群安还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研究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例如在美国,约50%成人对健康信息的理解存在困难。而提高健康素养是加快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卫生相关目标的迫切需要。
他还说,但由于各国健康素养的侧重不同,本次调查和国外类似调查没有可比性。(中国日报记者 兰天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