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个澳网冠军、人生的第二个大满贯,李娜在澳洲掀起的中国旋风数日后依然没有停歇,人们在狂喜中或许仍感到难以相信——在欧美人统治的职业网球世界里,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原来也可以做到!
消息是振奋人心的,意义是值得深究的。李娜是“后奥运时代”中国职业体育发展的标杆式人物,她曾是受益者,最终升华为“职业化”的集大成者。
尽管目前当代中国还没有出现能与其比肩的“职业”弄潮儿,但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不可逆转,李娜超乎想象的爆发变成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使得中国体育有了变革的可能,李娜再次夺冠在未来很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蝴蝶效应”,我们似乎能看到一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在逼近。
“滚雪球效应”
网球是中国较早走职业化的体育项目,也是职业化最坚决最成功的项目,无论是以国家队面目,还是以个人为单位,李娜、郑洁、孙甜甜等代表的女网“黄金一代”都曾留下深刻印象,也为中国网球积累大量人气。
当李娜在2011年夺得法网冠军的时候,人们对于网球的认知数倍放大,不知有多少孩子因为李娜而拿起球拍。这次澳网再次问鼎,给人最大的启示在于——原来李娜的成功不是偶然,她可以“一而再”地拿冠军,她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按照职业规律办事的必然结果,何况还是“高龄”夺冠,这无疑让网球从业人员、乃至普通爱好者对于从事网球更有信心。
职业化必然造星,无论是网球还是足球篮球,往往一个球星就能左右青少年的运动取向,从这点而言,李娜的成功相当于在网球“滚雪球”时狠狠推了一把。
李娜的出现,也让国际体育组织喜上眉梢。WTA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阿拉斯特曾表示,亚太地区是WTA全球扩张的重点,而中国则是重中之重,这是“商业头脑”发达的WTA开发团队做出的精明选择,其原因在于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将加快转型,而李娜们的及时出现,更让球市火爆。
在去年庆祝“十周岁”生日的中网期间,北京国家网球中心人潮汹涌的盛况让人吃惊,而中央球场“钻石”场每逢有李娜的比赛,1万5千个座位均爆满的场景也让人震撼。新的赛季中,WTA适时扩容中国赛季,共要举办10项赛事,盛况空前,而仅仅几年前也不过两个而已。
根据几年前中国网球协会的统计,中国的网球人口达到了800万,李娜与斯基亚沃内的法网决赛共吸引了约1.16亿名中国电视观众收看,足见潜力巨大。
球星的带动,引领青少年范围内的普及以及体育产业的日益兴隆,中国网球这枚大“雪球”滚滚向前,规模呈几何量级增长。
对于李娜现象,业内早有共识,就是李娜的确天赋异禀,在她的网球道路步入正轨后,两获大满贯不是偶然,但回望她早年的成长经历,李娜之所以成为李娜,还是有些偶然——设若她5岁练习羽毛球一练到底;设若中途退役时,她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从一而终,是不是就没有网球运动员李娜,也就没有中国网球的旧貌换新颜了?
历史不能假设,但中国网球青黄不接是个老问题,曾有专业人士遍寻国内赛场竟无可造之材,悲观预言十年之内走不出下一个李娜。由此可见,天降李娜,机不可失,李娜的巨星地位和影响力对于项目的普及大有好处,长远来看也将泽被竞技体育、职业体育和体育产业。
“鲶鱼效应”
除了网球,足球和篮球也是职业化的先行者之一,也能催生像姚明这样偶像级的职业体育运动员,此外,中超和CBA联赛的火爆,也一度让人看到希望,但是足球腐败案、国足沉沦以及男篮兵败亚锦赛等一系列负面剧情,扯下了职业联赛最后一块遮羞布。
在中国知名体育社会学专家鲍明晓看来,网球正是那条活跃的“鲶鱼”,让其余项目照照镜子、反思不足。
“三大球的职业改革,在我们体育内部人士看来,还是挺失败的,我们也产生了很大怀疑,不过李娜接连夺得两个大满贯冠军,却让我看到希望,职业化原来可以成为提高竞技水平、同时为国争光的途径,”鲍明晓说。
他认为,在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中国的很多项目原本可以乘势加快改革,把适合放的项目真正放出去,中国的职业体育或许可以更早取得突破。他说,李娜的成功带给他的启示在于,职业化要“玩真的”,要真正与国际接轨,这需要“高度专业化和高度的分工”。
当然,足球界也有个“异类”,那就是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从最初的“升班马”,到中超“三连冠”和亚冠冠军,恒大迅速脱胎换骨的秘诀,就是简单的“职业”二字。或许“烧钱”、“土豪”也是恒大的标签,甚至会招来很多争议,但是恒大正是在以职业化的方式运营管理足球俱乐部,并且迅速取得前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只可惜恒大的身影在中超赛场上过于孤单。
放眼世界,无论足球、篮球还是网球,都是高度职业化、市场化的项目,NBA诸强、巴萨拜仁,哪个不是“烧钱”的主儿,李娜的教练卡洛斯,一年没有7位数的薪水谁能请得动?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钱多人不傻,在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道路上,我们不能漠视社会资本的力量,当然“烧钱”也要烧得明白,这个需要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
鲍明晓认为,体育界当前正迎来深化改革之机遇,重点在于解决很多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例如项目结构调整、协会实体化、主管领导去行政化、保护投资人利益等等。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曾概括说,中国网球发展之路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网球职业化道路。李娜、郑洁们的运动生涯,大部分时间是在体制内“专业运动员”的身份,2003年职业化改革之后,她们也是以专业之身份,征战职业之赛事,其间还要为国服役、为地方服役,而后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才真正获取了“职业”之身份。
这是多么复杂的职业化进程,而这就是中国特色,肯定要引起争议,但似乎无法避免,当初彭帅关于奖金分配的炮轰、“金花”集体缺席温网等引人叹息的事件无不与此相关。
李娜在1月初获得2013年体坛风云人物最佳女运动员称号,由于正在备战澳网,由孙晋芳前来代领,孙晋芳接受采访时透露,李娜说由她代领最合适,因为“奖杯里有一半你的功劳”,其中有一层意思,说的正是职业化路途中培养模式的纠结之处。
西谚有云,让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如今,中国的经济车轮滚滚向前,李娜的巨大成功,不仅让网球从业者、也让所有体育从业者从当代视角反思各自的发展模式。
仍以网球为例,从国家队角度而言,单飞不单飞,关键看能力。孙晋芳多次表示,有能力的放单飞,没能力的飞也飞不起来,例如去年勇敢单飞的张帅,至今尚不能完全自给自足。
还有一个袁梦,14岁就开始混职业圈的她是中国最早的“个体户”,真正自主参赛、自负盈亏,比李娜郑洁还早。在孤军奋战的道路上,她有大把的辛酸故事,其中大部分都和经济窘迫有关,限于此,她的世界排名最好时也不过86位,如今早已挂拍而去,泯然众人。
李娜的影响力足以让更多孩子义无反顾走上职业化之路,不一定通过专业体制,也可以通过俱乐部、社团、甚至自掏腰包练习打网球,盖因中国经济的发展、民间的富有。
孙晋芳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体制之外培养的运动员“要占到50%”,而网管中心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为社会力量培养提供更多政策扶持,因此对于运动员而言,就是要根据各自情况,在“上帝”和“恺撒”之间挑边站队。
孙晋芳在替李娜领奖时曾动情地说:“(职业化)这个过程,今天我可以坐在这里讲三天,我们的诉苦,三天三夜也讲不完,我们经历了,我们也走出来了,但我们相信,以后任何项目要走到这一步,都要通过这个途径。”
从中国体育项目的布局上来看,也大致可分成归“上帝”的和归“恺撒”的,例如足篮球、网球、高尔夫、帆船、马术等项目,就很适合进行职业化,而再比如举摔柔、射击、射箭、体操、跳水等,可能在奥运赛场上是争金夺银的大户,但于民间却属“屠龙之技”,无法职业化和市场化,
那就暂时只好托付给国家。
巧合的是,就在李娜夺得澳网冠军之前,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也在采访中谈起职业体育。肖天认为,中国竞技体育项目结构的提升和职业体育的壮大崛起,是我国由体育大国成为体育强国的重要标志,但有些体育界人士还存在着不少误区,比如:体育就是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就是奥运会、竞技体育就是要看金牌和奖牌数量、看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就仅仅是看办过多少比赛等等。
“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典型的政府官员对体育的认识和价值观。岂不知从国际视野和市场经济来全面地认识体育,奥运会之外还有一个更高端更广阔更有活力的领域,就是职业体育。”
肖天也表示,中国体育不能脱离现有的发展阶段,必须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体育发展道路。
“中国职业体育刚刚起步,中国的三大球包括我国其它一些项目的职业化探索,遭到社会的批评和诟病,我认为一方面有我们工作不到造成的,另外也有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体制性障碍,”肖天说。“中国的改革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经济体制都进入了深水区,从宏观上看国家如此,体育领域更是如此。”
若有时光机去到50年后,彼时职业体育果若成为中国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李娜绝对是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记者 王集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