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赌扫黑后一度元气大伤的中超,2011年反弹势头之强劲,令人吃惊。
自2009年中国足坛反赌扫黑大幕拉开后,中超联赛在2010年经历了艰难的爬行。进入2011赛季,中超联赛不仅从几近“跌停板”过渡到平稳运行,甚至出现了猛烈上扬的势头。曾经“裸奔”的联赛在7月3日迎来冠名赞助商大连万达,进一步稳固了运行和发展。如果再加上校园足球开展初具规模、青少年留洋已经展开、女足竞赛体系渐具雏形等利好消息,联赛过去的一年看上去红红火火。
2011赛季的关键词,少不了恒大。
恒大为引入穆里奇、克莱奥、孔卡而开创的亿元时代搅动了整个中超联赛,明星和金钱的双重刺激,点燃了球迷的热情,恒大主场为带来了均场4万余人的上座率。
“恒大效应”抬高了整个市场的价码,其他俱乐部纷纷开始“围剿”恒大,一方面提高赢球奖金,另一方面以打败恒大的不败金身为目标。这种竞争属于良性恶性尚难判断,但客观上却大大提高了联赛上座率,焦点战一票难求的现象比比皆是。随着恒大、国安、陕西等俱乐部下赛季增加投入的消息见诸报端,随着阿尔宾、实德的大连德比和富力、恒大的广州德比将在下赛季激情上演,联赛的火爆程度可以预期。
金元攻势给危难之际的联赛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中国足球似有重现上世纪末改革之初的盛况之势。但金钱不是万能的,一夜繁华,一夕凋敝的例子在中国足球圈还少吗?
2011赛季钱多,风波也多。球迷追打裁判、球迷冲突、球员和官员指责裁判等暴力行为不时出现,按激光笔、掷矿泉水瓶、辱骂对手等不文明行为似乎成了比赛的一部分。同时,裁判也确有错漏判之处,通过抽签原则决定裁判,尽管是本着杜绝暗箱操作的良好愿望,但抽出的部分“嫩哨”在执法上还不够成熟。绿城甚至冒出一个史无前例的“队委会”,让人啼笑皆非。中国足球的无数桩奇闻怪谈又多了一个。
这也证明了,联赛的建设,制度的完善,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并不是大洒金钱就可以做到的。
2011赛季还是一个中超品牌亟待构建的赛季。作为中国足协管办分离的试点,中超联赛在其运营过程中遭遇了种种负面新闻,真实与否暂且不论,其运营管理有待加强却是不争的事实。此外,中超联赛缺乏明星、缺乏与球迷的互动、缺乏文化的积淀,种种缺乏影响了中超品牌的打造。
中超联赛最缺乏的还是“塔基”:由于足球人口不足、青训体系缺失、家长观念保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超联赛的后备人才并不充足,而反映到以中超联赛为“弹药库”的国足、国奥等国字号队伍上,世界杯预选赛举步维艰和无缘伦敦奥运会就成了“合理”的逻辑、必然的结果。
中国足球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上述问题,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出台包括青训体系、青训大纲、中国足球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新政”。只有这些“新政”真正落实,并持之以恒,目前貌似反弹势头惊人的中超才有可能持续走高,中国足球也才可能爬出谷底。
来源:新华网(记者 公兵)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