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奥会冠军王濛被开除出国家队11天之后,“青岛事件”的另一主角王春露也被调离。短道队之乱,表面上看是王春露与王濛、李琰失和,背后折射出冬季中心领导层面临的信任危机,队伍重建得从心开始。
纵观“青岛事件”的前前后后,这事远比奥运冠军喝多了酒跟领队闹事复杂。8月4日中心宣布开除王濛之后,周洋和其他多名主力队员的反应进一步说明王春露失去了相当数量队员的信任。关键时刻,主教练李琰也站在队员一边,指出王春露工作方法的不当致使王濛情绪失控。透过种种细节不难看出,王春露希望介入训练的“越俎代庖”以及在管理理念方面和李琰的分歧使得两人的合作失去了互信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短道速滑队当领队绝不是件轻松的事。队里有王濛这样的大牌和“刺头”需要大胆管理,还有诸多利益需要调和平衡。相信王春露的出发点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队伍在训练和比赛中更上层楼,把所有的板子都打在她身上也许是不公平的。然而,从被媒体爆出的队员对IPAD去向、奖金分配、出国伙食等问题的不满,我们可以看出王春露不但未能降伏“烈马”王濛,还失去了很多队员的信任。在这种情况下,王春露再呆在队中很可能影响队伍的团结。
面临信任危机的不仅是王春露,还有冬管中心的领导。中心在15日晚的通报中说:“中心主要领导代表领导班子向体育总局党组做出了深刻检讨。对分管领导在管理中的失察失误提出批评。”众所周知,中心分管短道队的副主任是兰立。从某种程度上说,分管领导在此前的“丽江事件”中处置不当,致使真相不清、是非不明,再加上没有及时对队伍中存在的矛盾和队员们的情绪进行疏导和排解,才有了“青岛事件”的大爆发。
对于冬管中心来说,批评中心分管领导、调离王春露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不过,重塑队伍团结、重新凝聚人心,恰恰需要这样的勇气和决心。开除王濛、调离王春露,绝不是简单的“各打五十大板”,而是厘清是非曲直。谁的错误谁承担,谁的责任谁负。只有这样,队员、教练和其他工作人员才有理可依、有矩可循,冬管中心管理层从上到下才能重新赢得队伍内部和外界的信任。
前中国短道队领队、王春露的前任杨占武在温哥华冬奥会之后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当时这个“金牌团队”看起来还一切如常。杨占武认为,“信任是国家短道队管理工作的核心”,“正视个体差异,沟通、关爱增进信任”。他还写道:“尊重和宽容意味着对个体需要的重视,公平与公正意味着对结果的重视,二者在发挥作用维护信任上互为支撑,密不可分。体现尊重与宽容、公平与公正的举措,既维护了短道队成员彼此之间的信任,也维护了短道队成员对国家队、对项目管理中心乃至体育总局等各级组织的信任。”现在读到这些文字,令人唏嘘。
杨占武转投人民大学之日,冬管中心重新搭建短道队管理班子之时,大概没有想到王春露、李琰、王濛这样的组合背后潜藏的沟通和信任危机,以致有今日之祸。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如果冬管中心真能像通报中所说“完善国家队管理制度,明确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全面育人”,这支金牌之师定能度过难关。到了那一天,王濛、王春露一时一事之得失自然也无伤大雅。
团结和互信,是中国短道速滑队重建过程中的头等大事。再创辉煌,从心开始。
来源:新华网(记者 王镜宇)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