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2013十大未解科技谜团:为何今年特别“热”?

2013-12-26 13:38:35 来源:科技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8

3D打印修复文物已不是秘密?

镜头:2013年,3D打印彻彻底底的火了一把。而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利用3D打印修复文物已是众人皆知的秘密。在这里,3D打印技术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无法翻模或不适于翻模的文物进行复制,二是用于局部残缺文物的修复。

传统的文物复制一般直接在文物上翻模,对于不适于翻模的文物(如表面有彩绘、陶质文物)则采用黏土塑形复制。不过,这样的复制方法会造成两种不利影响,首先是翻模材料残留在文物表面,对文物造成污染;其次塑形与文物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一致。

如今,结合三维扫描技术的3D打印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使用三维扫描技术获得复制文物的三维模型,再使用3D打印获得复制品,再在复制品上翻模复制,就可以批量制作。3D打印缔造完美文物并非易事,但绝有可能。

画外音:很多人担心,随着技术发展,出现高仿赝品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诚然,获得与文物一模一样的外形已能实现,但是与文物一模一样的材质,以及岁月在文物上留下的印记和赋予文物独特的韵味,这些恐怕难以复原。

9

百吨巨石是怎么移步故宫里的?

镜头:故宫是中国历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这里使用的巨石多达数万块,其中最大的一块是摆放在保和殿后面的雕有九条游龙的大石雕,重约300吨,是从70公里之外的采石场搬运而来的。如此重的巨石如何移步紫禁城?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李疆、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皓生及普林斯顿大学机械与航空工程系教授霍华德·斯通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古代兴建故宫时,曾制造人造冰道,还在长途运输时向冰道泼水作为润滑剂,拖运了重达300吨的巨石,再次以现代科学方法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无穷的智慧。

画外音:说到搬运重物技术,中国早在公元前1500年即出现了车轮,至春秋战国时期,结构精巧、装饰精美的车轮已广泛应用于负重、出行、战争之中。如今,当我们伫立凝望故宫,当学者们用现代科技手段重新审视故宫的兴建技术时,不禁为我们先人的智慧所折服。

10

ISON彗星已成过去式?

镜头:ISON彗星形成于数十亿年前,其大部分时间都处在远离地球的宇宙深处,轨道延伸的距离非常长。在今年11月28号到29号期间,这颗彗星让所有天文爱好者热血沸腾。

意大利拉马扎克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指出,在这两天ISON彗星将抵达距离太阳表面不足140万公里的位置上。在迅速接近太阳时也会由于太阳的加热而迅速产生巨大的挥发分和尘埃扩散,在阳光照射下显得异常明亮。同时,ISON彗星的亮度会使20个世纪“最美彗星”——马克诺特彗星相形见绌,1965年,马克诺特彗星掠过南半球上空时比金星更明亮。

自2012年被发现以来,ISON彗星经过了14个月的漫漫旅程,有关ISON彗星的种种猜想从未停止。然而希望总是伴随着失望而来,ISON彗星虽没有在近日点后展现长长的超亮彗尾,却在看似瓦解后又冲出太阳,并持续增亮了20多个小时之后慢慢暗去。

画外音:美国宇航局已经正式确认:ISON彗星已经死亡,它未能挺过最接近太阳的地狱时刻。对于ISON彗星短暂而神秘的一生,科学家卡尔·巴塔姆斯称,ISON彗星从不因循守旧,此次ISON彗星进入内太阳系,为人类了解太阳系历史和奥尔特云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

编辑: 于熙 标签: 彗星 未解谜团 科技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热图

 
 

焦点图片

南京:安徽男子就医途中 厕所内莫名猝死

格兰仕2000名工人打砸工厂 特警进厂戒备

西双版纳:万人泼水喜迎傣历新年 欢腾场面蔚为壮观

奶茶妹妹与大19岁京东老总最新恩爱照

精彩热图

西安一公交司机和货运司机当街厮打 乘客无语了

中央巡视组海南接访点 群众排队来访[组图]

图片故事:90后入殓师只为留下永恒美丽

南京“弃婴岛”三夜蹲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