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大家》模式
精选和整合内容已经成为媒体突围的出路。单单看“大家“的作者阵容,就让我一阵炫目,连岳、龚晓跃、洪晃、和菜头、张晓舟、蒋方舟等一大批当代中文写作的佼佼者,涵盖经济/体育/时政/时尚/历史/人文等方方面面。
这批人,我相信他们的语言他们的阅历会让读者知道什么是文字精品,另外这会是纯粹的阅读,因为无论是腾讯还是功成名就的他们,都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砸了自己的牌子。同时也听说企鹅给每个签约的自媒体作者提供远高于纸媒的稿费,这正是需要保证作者写作的纯粹性,不为五斗米折腰。
但是劣势在于,虽然为中文阅读提供了榜样和典范,但是由于对作者的水平要求高,筛选过于严格,大部分自媒体想签约并不容易。就如今自媒体最活跃的科技IT类作者来说,能入围其中的也就魏武挥、阳淼等寥寥几人,无一不是观点鲜明内容可读性强的作者。
同时,搜狐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新浪微博自媒体蓝V均是走的这个路子,只是没有腾讯的步子迈得那么大。而最近比较受关注的360自媒体平台/Zaker自媒体平台不在此列,单靠机器的抓取,平台只是渠道却没有品牌,永远只能当个二道贩子。
虎嗅、钛媒体模式
虎嗅创始人曾说:”科技博客的机遇在窄众领域,持续专业的解读和观点的提供。“
深耕于某一行业,凭借专业翔实的内容吸引最核心的用户,而不是靠365天*24小时的某些门户资讯模式每天从国外往国内搬翻译稿。在绝对流量上,无论虎嗅、钛媒体等恐怕都只够门户的一个零头。但是1000名业内读者和10万名喜欢看猎奇文章情色图片的匿名网友相比,前者的价值远大于后者。如今,在行业内口碑较好的科技媒体,从虎嗅、钛媒体到PingWest,无不是靠优质的内容来深耕行业。
但是他们也面临一个大问题:如何商业化。不商业化的科技媒体就无法保证作者和自己的生活无忧,那么编辑和作者很难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保证对文字的原始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