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楠
在北京上地的某软件园周边,十几辆出租车闲散地停在路旁。一辆出租车内,的哥打着盹,时不时地望一眼架在仪表台上的手机,时刻等待着来自打车APP的“嘀嘀”召唤。
“我们这十几辆车已经形成了一个圈子,专门接上地周边的乘客,只要附近的乘客用打车软件‘嘀’我们,我们就拉,没人‘嘀’,我们就歇着。”一名的哥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城区较大、交通拥堵、油费高企,这里的出租车司机已自发形成组织,的哥间相互照应,他们的家也都位于北京昌平区,不愿跑到城里和众多的出租车竞争,并担心较高的空跑率。
为了在北京上地这个偏离市中心的地方方便拉上顾客,两个月前,的哥们都装上了各种打车APP,开辟起“蓝海”新航道。“像我们这样只拉打车应用的‘小车队’在北京周边地区还有很多。”这名的哥说。
但在北京的哥队伍中,也有另一种声音,他们认为,原有的96103声讯叫车服务已经足够好,不需要再在手机上装一个整天跑流量的打车APP。目前北京支持96103叫车服务的出租车公司有金建、银建、金银建三家,共覆盖12000辆出租车,占北京出租车总量的18%。
此外,有乘客发现,近一个月来,北京路面上跑空车不拉客的出租多了起来,这让站在马路边等待的顾客满肚怨言。在一些乘客密集区,是不是用打车APP不加价就打不到车,也成为了他们的疑问。
打车APP的横空出现,对打车,这项大都市市民生活的基本服务,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是越搅越乱,还是应急需求?此外,打车APP本身的商业模式也引发业界的关注。
需求与矛盾
浙报集团传媒梦工场信息总监朱晓鸣认为,打车APP解决的是司机与乘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是它存在的价值。
一般,打车APP分为两个客户端,一个是打车者使用的普通移动客户端,另一个是司机使用的客户端。当用户有打车需要时,通过在打车APP上展开语音寻呼,系统自行分配与用户所在位置较近的出租车辆,从而使用户和司机达到供需的匹配。
相比需求端众多的打车用户来说,司机资源就成为打车APP的核心资源。